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
又到一年高考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董卿老师曾说过: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对于每一个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而言,十年耕耘,终有结果,高考的意义和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在传统观念中,学习且学好,进入仕途,才算是真正的人才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信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无论时光如何流逝,那铭刻在流火季节的记忆都终身难忘。
现在的高考,就如同古时候的科举,但科举时代的条件和高考都不能同日而语。高考的学子们大多都有家长陪考,有关部门千方百计为学子创造了良好的高考条件。而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科举学子则需要长途跋涉一连数月去京城赶考,非常辛苦。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有关科举的诗篇。本文精选6首有关考试的诗词,承载着我们对学子的深深祝福,请坚信,你看过的每一页书,做过的每一道题,都将在高考的舞台上绽放出格外夺目的光彩。金榜题名也好、名落孙山也罢,只要努力过,拼搏过,就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01、最霸气的送考诗词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南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这是辛弃疾送别好友兼学生范廓之去参加当年的秋试科举时所作的一首词。
开篇两句想象着范廓之穿着白苎新做的麻袍,在入秋的丝丝凉意中,在考场奋笔疾书,像春蚕吃桑叶般发出沙沙的声音。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化用了“鱼跃龙门”和“蟾宫折桂”两个典故,希望范廓之金榜题名,一举夺魁。
紧接着实写范廓之上路赶考的满怀豪情:携带着书和剑,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大鹏、丹凤、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儒雅刚健,能文能武,鼓励、振奋、祝福之意溢于言表。
继而又想象范廓之一举中第,青云直上,明年的今日,将轻松笑看学子赶考时的紧张忙碌!
提前想象“鱼跃龙门”、“蟾宫折桂”、“平步青云”的场景加以祝福,如此霸气、豪迈、鼓励、祝福的送别词,送给现今的高考学子身上最恰如其分。在这里,提前预祝莘莘学子们“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待到,“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02、最振奋的送考诗词
送人赴举
明·程通
持杯送别思悠悠,行赴科场礼最优。
官样文章生笔底,巍然名誉占鳌头。
十年事业成功早,万里鲲鹏得志秋。
龙虎台前须宴赉,金花照耀日光浮。
手端送别的酒杯,不觉思绪悠悠,以最优的礼节送你去考场。希望你妙笔生花写出精彩的文章,独占鳌头。像那得志的鲲鹏,翱翔万里。
决胜高考,挑战命运,把握人生第一次命运的转折点。祝福学子们在高考中,像振翅高飞的大鹏,乘万里风,破万里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03、最春风得意的中举诗词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号称“诗囚”,连续两次科考落榜,这是他第三次参加科考及第后写的。十年寒窗苦读,终于修成正果,他神清气爽,一扫往日不如意的郁闷,春风迎面,骑着马儿一天之内就看遍了长安城的花儿。
祝福所有考生磨剑十二载,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待来日高考放榜后,也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04、最意气奋发的及第诗词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唐·杜牧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出身于豪门世家的杜牧,少时就很有才华。26岁就在东都洛阳进士及第。同榜33人骑马向长安进发,参加正式做官的关试。长安的朋友们多准备美酒吧,我们马上就能通过下一步的关试,带来美好的春色了。东都尚未花开,但诗人却自信已将春色带入关来,多么意气风发的潇洒豪情。
祝福各位学子都能超常发挥,考出佳绩。家中庆功的美酒已经摆好,待到金榜题名时,就可以开怀畅饮,举杯祝贺了。
05、最鼓舞人心的落第诗词
送桂阳孝廉
唐·高适
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诗人的朋友桂阳虽多次参加科考,无奈难以及第。现在虽是回归乡里,但来日方长,诗人相信,只要桂阳积极进取,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会成为卓尔不群的非凡人物。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欢喜,有人忧,总有不尽人意的。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不抛弃理想,就会有适合自己的美好前程。
06、最振奋励志的高考诗词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镇守玉门雄关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经历了疫情、网课的学子们,注定了今年的高考之路分外不寻常。但老师和家长们都坚信,你们有久经沙场、不畏挫折的气度,有不畏艰难、跋涉而来的历程,有不忘梦想、坚定奋进的初心,你所有的付出都终将给你回报。
感谢浏览,如果喜欢,敬请关注、点赞、转发!
您还了解哪些高考诗词,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