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B站一位up主@逗比罐头,讲述自己的经历:本科毕业,进入一家电力设备厂工作。被“歧视”的他自嘲:“别人都是技升专,专升本,我直接本升技,反向升学了。”
原来他19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进厂上班。他的工作内容就是拧螺丝,做做技术员,跟普工没什么区别。
要知道,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可谓名副其实的211大学。
211本科毕业,却进厂工作。
因此,他被嘲笑:
“本科生沦落到进厂打工,会不会觉得太失败?”
“读那么多书干什么?浪费父母的钱!”
“别人比你学历低,当公务员,当老师,比你体面和轻松多了。”
就连去相亲,他也成了鄙视链末端。
相亲对象一听说他在工厂上班,往往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但他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一来自己学的就是机械专业。未转正前去拧螺丝,转正后去技术岗,只要动动脑子提供技术就行。
二来自己家境普通,略显贫寒,资质也普通,进厂虽说不太体面,但对来自农村且刚毕业的穷孩子而言,能有十万年薪,双休还包吃住,算是不错了。
明白自己的处境,权衡利弊后,选择进厂。虽然大多时候被“歧视”,但他深知相比体面,更高的工资和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才是他能抓住的事。
当然,进厂工作会有落差感。每当此时,他不禁想问自己读这么多书究竟为了什么,怎么选了环境这么不好的工作。他也怀疑过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他羡慕别人可以啃老,有父母帮首付或全款买房。而自己无论买房,还是娶媳妇,只能凭个人努力。
渐渐地,他明白大多数人,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靠双手打拼出房子、票子等等。
于是,工作之余,他开始做副业:写网文。写作之路打开后,他又开始网文视频,做自媒体。
谈不上一路开挂,但收入确实增长不少。
进厂两年,工资与副业收入并驾齐驱,让他攒了几十万。与同届毕业生比,这已经很不错了。
赚钱的同时,他始终在提升自己。
比如刚进厂的时候,他经常参加活动,跟各种人去吃饭喝酒,去讨好他们,建立人际关系。
但后来,他发现这些都没用,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不如一心一意搞事业。工作时认认真真,下班后持续精进,搞副业。
用他的话说,“虽然很累,但付出得到了回报,现在生活也慢慢好起来。”
很多时候光鲜亮丽,都是给别人看的。过得好不好,冷暖自知。
当然,并不是提倡大家都进厂,而是他的经历给人启发。
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在做着普通的工作,始终在为生计奔忙。
有句话说得好,“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能解百种惆怅。”
不禁想起,此前看到某平台发布的一组数据:
“近300万骑手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24.7%。这其中,包括6万研究生和17万本科生。”
也许你会问,读这么多书,白读了吗?
可是疫情这几年,高学历的外卖员很常见。
如果在乎所谓的“体面”,很多人可能会饿死。
在我看来,能放得下身段,能负担自己的生活,才是真的体面。
俗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
很多时候,不必纠结工作是否体面,是否有意义。而是在普通的工作里找到意义,找到价值所在。
总之,努力一分,你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多一分。拼搏一分,你的人生选择就多一点。
不必纠结于表面,不必过多考虑浪费你精力的事,好好提升自己才是硬道理。
一句话,踏踏实实挣钱不丢人,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