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为何这所985高校风光不再, 报名人数寥寥无几? 专业或成主要原因

导语:这么多年,每一届高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真的几乎没有听说有谁要填报某农业大学的。殊不知,各省的农业大学部分院校也是985高校。

如今农业大学报考的人数寥寥无几,39所985高校也并非是同一个等不是一个量级,水平也有高低之分,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占据了我们高校的第一把交椅,不分伯仲。其他的高校也会因为开设的专业,以及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慢慢的不被现在的考生选择,有的人一听见农业就摇头。

逐渐冷清的985高校,曾经风光无

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农业大学报考人数断崖式减少尤为显著。中国农业大学建校于1905年,两百多年的历史,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国家培养的农业大咖也是声誉国内外,比如我们熟悉的袁隆平院士。曾经中国农业大学非常受欢迎,每年都有大批高分考生争相恐后报考,时至今日,农业大学的风光没有了,逐渐没有考生报考农业大学。

作为老牌985高校,中国农业大学要名气有名气,要地理位置也有,坐落首都,师资雄厚,毋庸置疑。既然是老牌985院校,怎么就江湖地位没有得到现在年轻考生的青睐呢?可能是学校设置的专业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考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一些农业专业也微乎其微,就是大家可能都不知道这些个专业是干嘛的,学了以后毕业能从事啥行业。

如今都是科技时代,现代化工厂都很多的机器手,也就是解放了劳动力作业。如今,一些农业也是机器收割,而中国农业大学是农业学校。以前农学专业受考生欢迎,是因为社会农业的重要性和需求大。现在,学生接触的都是现代化的东西,学生不在喜欢农业大学的专业也是有着一定的时代因素。

如今都是城市化就业的多,一些城市的考生会选择更加城市化建设完善的大城市就业,而农村走出来的考生也大部分没有怎么接触过农业了,也是想着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一些农业专业的毕业的话,工作机会有,但是相对性小。即使是毕业后不从事所学专业,但是很多学生觉得农业大学所设的专业对自己没有吸引力。

在他们眼里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没有在办公室里坐着舒服。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向往轻松不累的工作,自然就不愿意下地干农活。

但事实上,农业大学里也许多有趣,而且相对好就业的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考。

农业大学有的专业还是很不错的,就业机会也多

首先是烟草专业。虽然说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只要适量也是可以的。我们各省基本都设有自己的烟草公司。每年烟草公司的纳税高达全国10%,据烟草公司就业的大学生表示,烟草行业工作稳定,收入也比较高。那如果是以后想进入烟草公司工作的,就读农业大学的烟草专业就是妥妥的对口专业。

另外还有不错的农业高校是河南农业大学,该校开设的作物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由于地处在河南,大部分是吃馒头和面食的多,主要研究的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虽然冬天也比较冷,但是大学就几年,南方的考生也是报考的,毕竟我们南方的考生没有亲眼见过长在地里的小麦,要是报考了农业大学的专业,以后就不会五谷不分了。

其次是茶学专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很多人喝茶,也有很多的茶室,我国人社局也开设了关于茶艺师的考试,每年考的人数也是很多的。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种植的茶也不一样

茶学专业首当其冲的还是浙江大学,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报考人数也多,因此浙江大学录取分数比较高。对于想学茶学的考生,多关注下安徽农学大学,该校的茶学专业源于复旦大学的茶叶专修班,而且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行业内占据着重要地位,安徽也是产茶大省,起专业的专业性和社会地位都不错,分数没那么高的考生可以报考该校茶学专业。

第三个农业专业是水产。农业大学里除了土地上的专业,也会涉及水产专业。最近养殖类的发展也很好,水产相关的渔业也是发展势头猛,比如上海海洋大学,就很受考生的喜欢,地处经济发达的上海都市,专业也是毕业用的上的。

过去农工商都是非常重要的行业,如今农业的地位锐减,即使是农村的土地也大部分无人种植,曾经的袁隆平爷爷种植杂交水稻,他是中科院院士,手下也带领出了很多从事农业研究学生。如果往后没有后继者,谁来将我们国家的一些农业项目振兴下去,还有就是讲农业的研究发展下去。因为离开了农业,任何其他行业的发展都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基本的物资都是从国外引进,这样的话更加被动。

如今很少考生报考志愿时会选择农业大学,一时觉得就业不好,或者是不体面;而二是想学一些科技类的课程。但是国家的发展和农业又密不可分,我们每天都需要粮食,蔬菜,水果的补给,这次疫情一部分地区居民被隔离在家,就深刻的体会了物资的重要性。科技兴国没有错,但是农业类大学也是各地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各地区都非常重视,享有不少优质资源。很多地区招公务员,事业编制等,都会像农业大学毕业生有所倾斜,再加上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如果学生喜欢,非常值得报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