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已经结束。22日起,全国多数省市将陆续发布高考成绩。接下来,考生将进入高校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填报高校志愿不亚于第二次高考,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讲,选择一个学校亦或是选择一个专业,除开个人高考成绩这一重要因素以外,个人的兴趣、爱好,地域的选择,就业的愿景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高校志愿的填报,是一个技术活。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温馨提示,别让学校历年最低录取分数线蒙蔽了你的眼睛。
我的一个侄儿,当年参加高考,成绩超越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不到10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将第一志愿填报为省外的一所211高校。家长急了,直接告诉他,你这个分数不行。他振振有词,翻开学校发的高校报考指南,“你看,我的分数比这个学校近三年的最低录取分数都高,没有问题”。家长又动员其他的亲戚帮助做工作,他依旧不为所动。“我就不改”。结果,本科阶段录取结束,没有他的名字。他心中有些慌了,填写征集志愿,公立的,民办的,只要是本科学校,都填。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然而,现实却将他的本科梦击打得粉碎。只能在专科学校取得一张录取通知书。
高考志愿的填报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一个人在高中学习阶段结束以后,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什么专业继续学习,很大程度影响着以后的就业,乃至人生前进的方向。填报高考志愿,人们参考的主要依据,是一个学校或某一个专业近几年录取的分数,最高分、最低分,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等等。但是,一个学校的不同专业,专业与专业之间是有专业级差的,尤其是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其录取分数比学校的提档分数高出许多。如果仅仅看学校近几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那就危险了,你录取的可能性太低。我侄儿只看学校的近3年的提档分,就贸然填报,结果肯定是为自己的冒失买单。尽管进学校后努力学习,顺利专科升入本科,但学习时间延长1年,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上标明,专科升本科,求职的时候遭遇了不少烦心事。
最低录取分数线,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招生录取时候,划定的本校录取的最低控制线,学校在录取的时候,通常会按照1:1.2的比例提档。这就比实际录取的人数多出了20%。其中,如果有考生专业受限,个人不服从调配,以及权力的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在高考分数不是特别优势的情况下,要实现自己的高校梦,真的要深思熟虑,权衡再三。
填报高校志愿,别让学校最低录取分蒙蔽了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