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报志愿这件事,多数家长比孩子更急。
紧张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由于大部分考生对报志愿毫无经验,报志愿这件事自然落到了家长身上。
“我已经替你考607分了,报志愿是你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高考已经结束,不少考生在网上纷纷吐槽自己考前考后的差别待遇,考前不仅有山珍海味,还有来自爸爸妈妈的关爱。
可考试结束后,自己就像没人要的孩子,能吃上一口热乎饭都不错了,在父母心中的地位直线下降,在家里毫无地位可言。
今天讲到的这位主人公,待遇转变的不是考生本人,而是考生的父母,场面一度很压抑。
“我已经替你考607分了,报志愿那是你的事”,考生小壮对父亲怒吼到,了解原因后才知道,小壮在高考中拿到607分,成绩很优异。
但从考试结束后,小壮就此沉迷玩游戏,每天吃喝玩乐,根本没想填报志愿的事,好像考大学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一样。
自己省心,家长就要操心,虽然小壮对报考漠不关心,但依然有很多要求,比如:
非985和211院校不去,考607上二本,太丢人;偏远地区不去;不学医不去师范;不报生化环材四大专业;必须上总校……
带着儿子的要求,父亲找出了很多方案,可还是被小壮一个个pass,始终没有喜欢的院校。
报志愿现状:学生负责高考,父母负责报志愿
从考生走出考场开始,有些家长就已经在计划考生的报考方向和未来发展,大家会提前与老师预约咨询,有些老师也会特意给家长留出时间,做好规划。
在学生报志愿时,也是学生家长们参与更多,比如与老师沟通,和老师交流应该如何报考等等。
就好像学生只需要负责高考,填报志愿的事还是由家长来做,无论考生喜不喜欢报考方向,好像都不愿意参与太多。
有志愿规划老师说,每到高中毕业季,每位老师每天会接待30到50位家长,再多老师们也吃不消。
还有些家长会特意“买”老师的时间,因为正常咨询只有三到五分钟,老师也只是给出一个填报志愿的方案。
真正有效的还是那些收费咨询,老师会尽可能为考生量身定做几个不错的方向,最终由家长或者学生自己选择即可。
考生报志愿,到底要不要家长参与进来?
有些考生不想参与到报志愿这件事中,原因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想休息,不想再看关于学习的任何事,另一种就是没经验没想法,愿意跟着父母思路走。
一般来说,高考填报志愿需要了解当年的报考政策,相关规则和要求,还有制度和考生的最终分数,由于涉及因素较多,除非考生十分有信心,不然还是需要帮忙的。
虽然说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报考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考生没经验没想法,很容易吃大亏。
所以,如果家长有经验,或者能请到更专业的人帮忙,有人帮忙一起参考,成功报考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关于考生报志愿,两件事值得深思
第一件事就是考生有没有特长和兴趣
正常情况下,大学和其他时间段的学习内容不同,大学的知识更零散,专业性也更强,尤其开始学习专业课后,学习内容会有非常大的变动。
如果考生无法适应专业的所学内容,四年时间会非常吃力,而且挂科风险也会大大增加,相比之下,考生选专业第一件事就是看兴趣和特长。
第二件事,不要过度依赖别人的意见,父母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近些年,填报志愿相关机构呈指数型增长,很多家长也更依赖这些机构,就算收费天价,高考后依然门庭若市。
但其实作为最了解考生的父母,才应该是最好的指导老师,机构导师更侧重方案和结果,而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所以,关于报考的问题,父母确实是值得依赖的人,但作为考生,也应该知道自己应该有哪些义务和责任,报志愿时绝对不能做甩手掌柜。
就算成绩再好,大学也需要自己去上,父母和机构都只会给建议和意见,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人,永远是考生自己。
而且现在关于填报志愿的相关数据也容易获取,只要认真研究,大家都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今日话题:
大家是如何填报志愿的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