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成立三天, 卷钱跑路! 这样的骗钱套路, 为何在中国“屡试不爽”?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举是古代平民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现在,家长们也都将高考视为孩子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随着各地陆续放榜,报哪所学校,成为了考生和考生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但是关心则乱,很多骗子就盯上了这些家长,各种牛鬼蛇神纷纷云集。而且骗子的手段千奇百怪,你知道骗子常用的手段都有哪些吗?

一、千万考生撑起的暴利生意

自从2010年,高考报志愿改革以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报考学校。考生想要考上心仪的学校,就需要对学校有足够的了解,如何报考是每个考生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但是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对于高校和报考志愿并不熟悉,有需求就有市场,这就给了咨询机构机会。而且我国的考生人数众多,2021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1078万,到了2022年考生人数上涨115万人,达到了1193万人,这就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各种报考咨询机构瞄准这个市场,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凭空冒了出来。据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新增了320家志愿填报的相关企业,其中就混杂了不少骗子公司。

“三分考七分报”的口号影响了很多人,高考咨询公司在家长心目中越来越重要,咨询公司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国内目前已经有了上千家相关企业,而且大量的互联网公司打着“AI报考”的旗号也纷纷加入到这个赛道,阿里有“夸克”、有“高考一站式服务”、腾讯有“招生通”其他的小企业更是多如牛毛。

和其他行业不同,报考志愿咨询的生意,每年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过了这个阶段,可以说是门可罗雀。所以为了能够几天赚够一年的钱,这样的服务收费并不算低。只要打出专家、名师的噱头,收费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甚至有些机构收费近10万元。

二、报考骗局

在暴利的驱使下,大量的骗子纷纷进入到这个领域,甚至没有上过大学就敢冒充专家提供咨询服务。大多数家长病急乱投医,盲目选择咨询机构反而缴了“智商税”。

有些骗子做一个小程序投些广告,就开始捞钱,很多家长充了钱之后甚至连客服都找不到。不只是线上咨询机构混乱,就连线下门店也是一样。有些家长反应他们交了费用,三天后再去,咨询机构就大门紧闭,连人都找不到。

除了收取咨询费用的手段,骗子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宣称自己是某高校内部人员,能够通过学校领导搞到内部指标;还有些骗子声称某高校有自主招生的份额;也有冒充军校内部领导的、打着“非计划入学”的旗号行骗;但是实际上骗子们拿到钱就跑路了。

而且所谓的大数据精准填报志愿也是骗局之一,各地教育局已经明确表示没有任何个人和机构能够拿到相关数据,商家所谓的大数据也都是捏造的。总之,只要是宣称交钱就能上学的,100%都是骗子。

三、为何不断有人上当?

每年媒体都曝出很多骗子机构,为什么还有人上当?大多数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而大学又是学生生涯的最后一站,在家长心目中就格外重要。

另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多家长对于众多高校并不了解,在报考时自己就像无头苍蝇一般,这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骗子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举行免费的高考报志愿讲座,宣称讲师都是有多年经验的专家。通过高中学校老师或者学校领导,将家长诱惑到讲座现场。

出于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家长就心甘情愿到现场听讲座,糊里糊涂交了钱。

或者是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软文轮番轰炸,制造焦虑。“考得好,不如报得巧”“每一分都要发挥最大的价值”,这样的宣传,让家长深陷在焦虑中。家长也是生怕因为报考的问题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就不知不觉落入骗子挖好的陷阱。

总结

每年都有大量的家长上当受骗,白白浪费了大量的精力,最终还影响了孩子的志愿报考。家长在选择咨询机构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要轻易交钱。远离任何敢承诺百分百录取的机构和个人,要摆正心态,将咨询机构作为一个了解高校的窗口。

不要心存侥幸心理,不要走歪门邪道,想着通过金钱交易购买入学名额。你知道报考志愿还有哪些坑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