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因为天资聪颖竟然提前进行高考,高考的结果更是谁也没有想到。
一个小小的女孩成为了那一年的高考状元,她的名字出现在了榜单的最高处。
她被冠上了“天才”的名号,顺利进入我国知名大学——清华大学。
然而,在里面经过四年的努力,大家等着这个“天才”大展手脚。
但是她的选择却让人目瞪口呆……
天才的诞生
你知道天才是什么样子的吗?
1985年,在河南省有一个女孩,她真正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天才。
何碧玉就是她的名字。这个名字在那个年代就显得还文艺。
她的父母在体制内工作,到了上学的时候,她顺利地进入到当地的公立小学上学。
在小的时候,她的学习能力就比同龄的孩子要强,其他的小孩子都是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玩。
她则在一旁乖乖地读书,小学上了一半,她就掌握了小学六年级的全部知识。
从小学开始,她就是班级里的佼佼者,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自然在学校是备受关注。
她从小就精通古诗文,很多时候同龄的孩子都是背一两首,而她可以背十几首。
甚至把其他的内容做到尽善尽美。
学校的老师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苗子,十岁的时候,她就完成了跳级。
因为她的特殊她的所作所为都是被家长和老师关注着的,因为她的优秀,她被贴上来“天才”的标签。
这个标签一旦被贴上,就会被给予很多的期待。
她的性格和她的名字一样都是小家碧玉的样子,所以她注定没有办法和其他孩子一样。
再加上父母和老师的期待,她很少有学习以外的时间。
不知道是恶性循环的缘故,还是她注定不同,她的才华越来越凸显,渐渐地她身上的光芒再也遮挡不住了。
为了让何碧玉找到她的“同类”,找到适合她的发展路线。
她的班主任建议把她送到少年班,哪里的孩子是整个新乡市最聪明的孩子,在哪里学习,她也许可以找到和自己学习频率相同的人。
而起去了那里,她可以有更适合她发展路线。
她的父母也通过不少的渠道打听过这个“少年班”,在里面的孩子都是智力超群,个个都是考清华、北大的苗子。
这是新乡市第一中学,为了让一些有天赋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把他们当做冲刺高考的种子选手。
所以找了专门的老师和教授,对这个班级里的孩子进行重点培育。
无疑少年班对他们有利而无一害,所以她的父母就迅速给她报了名,让她也成为其中一员。
可惜呀!父母的决定并没有和她本人商量,而作为他们的女儿何碧玉也只能听从父母的意见。
本来就沉默寡言的她,根本没有当着父母的面提出过反对。
进入少年班
少年班的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除了笔试以外,还有一场面试。
对于从小就学习成绩不错的她来说,笔试的题目轻而易举。
很快她就来到了面试阶段,因为从小就深入浅出的何碧玉来说,少年班的面试问题让她犯了难。
她没有自己的童年对于一些常识问题,她并不清楚。
但是她的成绩很好,最终何碧玉还是进入了少年班。开始了她成为天才的第一步。
来到少年班,她似乎找到了她的同类,因为大家的水平都是各大学校的佼佼者。
他们谈论的话题都相同,他们会一起讨论一个难题,而不是像普通的学生一样在一起聊八卦。
但是他们中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为河南是高考的大省,他们身边的很多同学都会在高考上成为彼此的对手。
谁也不肯落下一点课程,他们的年纪不到初中,就学完了初中的知识。
但是他们这一次的摸底考,让一直处在第一位置的何碧玉第一次尝到了挫败感。
她的成绩排在前十,这让从小就顺风顺水的她有了危机感。
她在之前的班级里一直是顶峰的存在,如今她却是掉落云端。
这让她在心理上无法接受,于是她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拿来进行学习,她期待着重回顶峰。
在之后的考试里,她一直站在少年班的最顶端。
本该是最欢乐的年纪里,她没有一个同龄人该有的快乐,作为少年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却一直是班级里最拔尖的那一个。
她的高中生活在外人的眼中可谓是枯燥无比,她甚至为了一个难题忙到忘记吃饭。
她在成绩上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但是她在为人处世上毕竟是一个孩子,再加上一直沉迷学习,在生活上也没有一个高中生得心应手。
就这样她的高中生活在无尽的学习过程中终于结束了。
成功进入大学生活
到了2000年,年仅十四岁的她就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在一众成年的考生中,这个还没有成年的看起来是初中生的孩子在里面格外的引人瞩目。
考试正式开始,看到试题,她比其他的考生轻松多了。
两天下来,虽然她的神色略显疲惫,但是高考试题的难度一点都不在话下。
她带着父母和老师的期待,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到了高考出分的那一天,她的名字传到了全国。
她的名字打败了很多比她年纪大的考生,在榜单上的最顶端。
她是那一年的高考状元,再加上她只有十四岁,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比她本人更开心的,就是她的父母,因为自己女儿的优秀,她的父母也被光环围绕着。
在高考大省的河南,她能考七百五十分,简直就是一个期间。
迎面而来的是各大媒体的采访,还有多家报纸的头版头条。
她的事迹被中国众多名校关注着,但是身为一个理科生她有着自己的目标。
就是中国最好的理科校院——清华大学。
然而清华大学也对这个来自河南的十四岁神童,非常的感兴趣,于是她顺利地进入了清华大学。
但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在一群成年人生活的大学里显得格格不入。
因为她年纪的关系,再加上她在大学之前的生活只有学习,很多生活上的事,她都不太好应对。
好在她的老师对于这个孩子很是照顾,她并不合群,大学里大多的时间就缠着自己的导师。
因为她勤学好问,她小小年纪就能掌握一个大学生都掌握不了的知识,她都可以轻松掌握。
在大学校园里,她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她的人缘就没有成绩那么好看了。
她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个异类,所以她更多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她在大学里依然没有什么朋友。
但是没有他人打扰,在学校里的知识得以顺利地吸收,她的从小到大就被给予厚望,自然没有让任何人失望。
清华的学生就算是垫底的那也是人中龙凤,更何况她是学校里面最年轻、最聪慧的存在。
以她的智慧,在毕业之后一定会进入国家的研究院,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她大学选择的专业是极具研究性的,如果她能留在中国,那么一定会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所有人都对这个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但是她的目标似乎出现了问题,她做出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选择。
出国留学
在她大学毕业后,带了她四年的导师希望她可以留在清华大学继续进行深造。
可是那个时候,一个学姐建议她可以去国外深造,那里条件很好,在那里进行研究在学术上一定会有所提升的。
于是她也默默进行了对比,她的专业是生物系,在国内能够称得上顶尖的也就清华了。
为了得到更好的研究条件,她向国外的大学提交了申请。
一个从小优秀到大的姑娘,必然也能很轻松地拿到国外的大学的通知书。
她的选择是为了自己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她的选择却让她的导师无法理解。
她背着父母和老师申请了美国的学校,并且获得了录取通知书。
这一次没有人可以再阻止她,这是她第一次没有经过父母的意愿独自做出的决定,但是那个时候她已经成年,有了自己的想法。
那个时候也有很多人选择出国,在国外确实有更多的机会,也有更好的前途。
然而没有离开过父母羽翼的孩子,好不容易出来了,又怎么会轻易地回去。
她所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研究院的独立研究员,这份工作并没有之前在学校里的研究环境方便。
但是她从事的还是自己的对口专业,并没有因为毕业而荒废自己的学业。
相反在这一段时间里,她把很多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这也为她后来进行独立实验奠定了基础。
父母也在她获得硕士学位后问过她,到底什么时候回国。
但是她却想要读完博士再回来,到了博士学位拿到后,父母再次询问,她却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个美国人了。
听到这一消息,她的父母再也忍不住了,他们都是体制内的工作人员。
好不容易培养的女儿竟然成为了美国人,这让他们没有办法接受。
他们打着越洋电话,父母在那头严厉的斥责,但是这一头的何碧玉却一点都不感到愧疚。
在她出国之前,所有人都期盼着她能为国家效力,但是她的决定实在是让期待的人太过失望。
她在美国的生活过得十分滋润,而且美国的设备和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待遇也要更好一点,虽然她的父母多次劝她回去,但是远在美国的她已经不在是乖乖的,什么都听父母的小女孩了。
自她出国之后,她就很少提回国的事。
美国很看重这个中国的学生,他们为她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实验室,她的名气越来越大。
在美国的时候,她发表了很多篇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很具有建设性。
而且美国开出的条件实在是太优越,她就此一直没有回国。
惹人非议
因为她的名气越来越高,在一群外国人里,她这样的一张东方面孔实在是太扎眼了。
她的才华被美国大放异彩,也让中国的媒体对她感了兴趣,她发表的论文多为英文。
用的也是英文名,找到这个在美国人里的东方姑娘,可让他们花了不小的力气。
但是中国的媒体还是找到了相关的信息,她是十四岁考上清华的天才少女,当时的报纸封面就是她。
一个被委以重任的天才少女,却为美国效力,一时之间,他们感觉挖到了天大的猛料。
从何碧玉的成长过程到后来的留学经历,都没调查的清清楚楚。
一时之间网络上一片哗然,多好的科研苗子就这样白白便宜了美国人。
网友对这个曾经的河南高考状元从赞赏到最后的鄙夷,也不过是几分钟的事。
她的父母再一次劝她回国,国内的导师也劝她考虑考虑,希望她可以效仿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在国外学有所成后回到国内为国效力。
面对大家的劝阻她只是说要考虑考虑,但也就此没有了下文。
回顾她在中国的生活,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学习,然而她很少和外界接触。
她是一个很棒的科学家,她的研究结果很具有突破性,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她这样的行为很是让人心寒。
网上对她的行为大多表示指责,认为她是一个中国人,有这样的能力就应该为国效忠、死而后已。
但是有些人却也赞同她的做法,她的选择是她的个人行为,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她的做法就不敢苟同了。
如今我国的发展速度已经可以和世界各国相比较一番了,在经济发展上也不落后美国。
在疫情发生后,更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保证了人民的安全。
在科研上也是突飞猛进,不少的中国人在国外学有所成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清事态的利弊,为建设自己的祖国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