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一边抑郁一边参加高考, 虽然高考失利, 但是我不后悔, 因为我已经尽力了。

本篇作者 | 歆歆

今日导读

这几天,已经有不少高考生完成了自己志愿的填报,今天文章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她的高考发挥失常,原本能上重本线的她跌落到民办本科,但她却放平心态,积极向前看,只因她刚刚走过一段特殊的旅程,而这段路途,让她的眼界变得开阔。

高二时自觉心理状况出现问题的她,主动要求家人带她去看心理医生,确诊为焦虑性抑郁症后,她在家人和医生的支持下,从住校改为走读,并积极治疗,即使是在高三的关键时期,她也愿意“牺牲”自己的听课时间,坚持每月一复查和每月两到三次的心理治疗。

虽然最终高考成绩不理想,她也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只因她看到,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而自己身心的健康,才是能支持自己走过人生漫漫之路的伙伴。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填报完我的高考志愿,我的高中生活也正式画上了句号,但我的生活还在继续。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边抗郁一边备战高考的这段难忘的经历。

“敏感”,一直是我的代名词

从小到大,几乎所有人对我的评价都带上了“敏感”这个词,起初,我还不太明白它的含义,更不知道这是好是坏,只记得自己似乎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容易掉眼泪。

后来上了初中,家庭的变故让我对周围的事情更加谨慎,甚至一直到六年后的今天,我对许多事情都还是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什么。

初中开始,我在家的生活变得不那么愉快,兴许是因为学习压力增大,但更影响我的还是家里的变化——突然出现的陌生男人、一直未开口说过的“爸爸”、新的学校和环境…...

一切都改变了,我的能力似乎不足以应对这么多的变化,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找到了一种新的“解压方式”:小刀或者圆规等一切尖锐物品划过皮肤的感觉,令那时的我感到不那么难受,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暂时被放下,即使过后总得想着该怎么去隐藏自己的伤口,我也始终无法克制自伤的冲动。

而那些“敏感”的声音,出现在我耳朵里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你是不是看别人生病,你也要去搞点什么事情啊?”

这是我高二时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去看心理医生,妈妈对我说的话。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2021年4月13号,我刚考完月考,下午回宿舍洗完澡坐在床上,犹豫了好久,短信编辑好了又删删改改,问了好朋友不下十遍:“真的可以吗?我真的要发出去吗?”,最终,我求生的欲望占了上风,按下了发送键。

妈妈并没有在短信里说什么,晚修下课时来接我回家。晚上十点多,我在电动车的后座上沉默不语,妈妈不断地发问:“你到底在学校干什么?”、“是不是你看周围的人有事,你也想搞点问题出来?”、“我看你就是手机玩多了,不想读书。”……

回家的路上,这些话不断环绕在我的耳边,我一度想让她把我送回学校,我不去医院了。

到家又是一番争吵,去哪个医院,挂什么科室…...最终,我挂了一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后来意识到这个是错的,但当时那个医生的简介上有写心理疾病的诊断)。

两次截然不同的就医经历

第二天上午我来到医院,医生只潦草地问了几句,就开了五六份量表让我去做,拿到结果时,不出我所料,重度抑郁+重度焦虑。

妈妈看着结果突然就沉默了,回到诊室,医生说必须要吃药了,但也还是问我们愿不愿意药物治疗,妈妈就看着我,也不说话。

医生突然开口说道:“她才十六岁,你想让她做什么决定?!”似乎是把妈妈吓住了,我们草草地拿了药就走了。

回到车上,妈妈一直问我:“你这些结果上写的症状(抑郁症躯体化症状),你都有吗?我也没看你有什么问题啊”、“人家都说不管你有没有病,只要去检查都是有问题的”又是一大堆的话,而我早已懒得争辩,无所谓了,我想。

时隔一个多小时,妈妈突然来我房间,问我要不要换个医院再看一下,我愣住了,但还是答应了。就这样,我开始了当天的第二次就诊。

我们去了本地的精神专科医院,其实我还是有点害怕的,毕竟从小听到的关于这个医院的传言都带有一些歧视,不过当我自己去经历过后,才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可以说是颠覆了我的认知。

我在候诊的走廊上看着叫号的屏幕,心情还是挺复杂的。终于轮到我了,和上午的步骤差不多,描述症状、医生提问、开量表…...但让我感觉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医生明显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也更加专业。

而区别更明显的是量表,两家医院都给我开了他评表,上午的测试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生硬的问问题,但下午在专科医院的测试是由医院的心理治疗师做的,更加细心,也让我在测试的时候状态比较自然放松。

不出我所料,医生最终给的诊断是“焦虑性抑郁症”,和上午不同,在面对妈妈的疑惑时,医生认真地解答了妈妈的问题,大概的解释了生病的原因以及后续的治疗手段,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和妈妈的沟通困难,也是让我后续治疗都很顺利的原因之一。

同学说:“真羡慕你,可以每天回家”

在确诊拿药的那天,妈妈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便跟我商量要不要回家住一段时间,等稳定一点再考虑住校,我答应了,幸运的是,当时的班主任很理解我,走读的事情十分顺利。这也是我走读生活的开端,一直延续到我高中毕业。

周围不乏有一些同学会很羡慕我每天都能回家,有更加舒服的休息环境,甚至在我每一次因为复查和治疗请假时,都会有同学说羡慕。

可是这其中的难过也只有自己知道,疾病带来的头晕、头疼、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药物副作用的反胃、腹泻…...这一切都需要自己承担,其他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罢了,但我也没有解释那么多,跟大家笑笑也就过去了。

转眼间,我就步入了高三,班主任也换了,她在了解我的情况后经常找我谈话,而每一次的谈话内容不外乎就是“你把注意力转移了就好了”、“高三有什么想的,好好学习就是了”。

我又何尝不想呢?可是我做不到啊,这也是我后来高考失利的原因之一。由于我的病情不大稳定,并且已经是二次复发了,所以即使是高三的关键时期,我也保持每月一复查,和两到三次的心理治疗,这也就导致我的在校听课时间少了很多。

如果你问我后悔吗?我会坚定地回答你我不后悔,毕竟,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万一我没有熬过去,那才是得不偿失。

我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我在高二后期遇到了校园语言暴力和冷暴力,在高三时家里出了比较大的事情,情绪也是一直反反复复的。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负责任的医生,很好的治疗师以及理解我的妈妈。

一年的时间很快,我迎来了高考,其实我的成绩在高三后期一直都是稳步上升的,基本都在重本线上下十分左右,但高考时,我发挥失常了,我从重本线跌落到民办本科,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复读,我不甘心,我觉得我的实力不止这些。

下午两点出的成绩,我哭到了晚上七点多,哭到头昏脑胀、反胃、眼睛痛,是真的很难受。但慢慢冷静下来之后,加上周围亲戚朋友的劝导,我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他们说,你已经很不错了,在抗郁的路上成功了一大半,高考也能够过本科线四十多分,我们都相信你!

是啊,高考失常并不意味着人生失败,只不过是一个转折点罢了,我收获的不只是成绩啊!

在这三年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拿到过一些奖项,去尝试了很多全新的领域。

即使后来生病了,我也依旧没有放弃,按时吃药、坚持治疗,一直到现在的减药、停药。我已经足够努力了,至少现在的我,是一个比以前健康的我,是一个比以前开心的我,这就足够了。

写在最后

我感谢当时发出那条短信的自己,感谢在那些濒临崩溃的时刻没有放弃的自己,感谢一路坚持下来的自己,也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

在这个平台,我看到了许多人不同的经历和故事,我想说:“时间和我们都在往前走,我们只管好好生活,其他的交给时间吧。”一起加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