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阳的高考生张智铭称自己考了551分,高出理科一本线42分,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没有高校愿意招收,本科一批和征集志愿均被退档。张同学称自己会签免责协议,犯病后不追究学校任何责任。对此,西峡县招生办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张智铭患有心脏疾病,体检未过,被两所高校拒录,这符合招生政策;他签免责协议后会不会有大学可上,决定权在高校。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原本是一件多令人开心的事。但是身患心脏疾病的张同学,哪怕是高出一本线42分,如今竟也面临无学可上的窘境,实在让人可惜。虽然当地招生办认为,高校拒录张同学符合招生政策,但是这并非此事的终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确实规定六类考生可以不予录取,其中就包括重心脏病。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政策此前就已经引发过争议和质疑。我国教育法等法律明确规定,受教育者在升学、入学、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呼吁,为学生高考设置体检门槛于法无据,限制了相关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应该取消。
从采访来看,张同学现在的身体状况也能承受大学生活。他的班主任证实,他高三一年都没有发病,除了不能剧烈运动外,与正常人差别不大。相比大学生活学习的节奏,高中三年更苦更累,张同学不仅顺利度过了高考,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至少说明只要日常注意,张同学在学习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张同学毕竟有心脏病,未来病情如何发展、是否有什么变化,这谁也无法预测,高校有自己的顾虑,这也很正常。但是,涉事几所学校因此就剥夺了一位学子上大学的机会,实在令人遗憾。虽然确实依规“可以不录取”,却有违教育有教无类的精神,失去了大学该有的担当。
从媒体曝光的案例来看,此前一些高校针对心脏病高考生也出台过一些特事特办的暖心政策。早在2009年,暨南大学就录取了广州一位患有心脏病的女生。当时暨南大学也很犹豫,因为没有录取过此类考生。暨南大学专门为这位女生安排了一场特殊的体检、面试,考量她是否能像正常人一样完成学业。此后,这位考生不仅被录取,学校还同意她先治疗、延迟一年入学。就此来看,录取患有心脏病的高考生,其实并不特别需要学校多么费劲打破政策的限制,而是打开心防,站在考生的立场多做一点,就能维护考生的权益。
与之相类似的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权意识的提升,社会越来越重视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据报道, “十三五”期间 每年有1万名残疾人进入大学读书。很多高校在录取残疾人后,为了满足他们正常生活的需求,也出台了一些人性化的措施。同样是身有疾患,心脏病人等群体的权益显然也该得到保障。
其实相比正常人,他们更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来为自己的命运兜底。张同学在采访中说,他一个月光吃药就要1800元,如果只是高中毕业,将来可能都找不到工作。尤其是他身体不好,辛苦一点的体力活也干不了,以后可能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到头来有可能是白忙一场,如今还要为生存担忧,让人心酸。
让人心痛的是,这么多年,有多少个 “张同学”真的因为心脏病失去了进大学的资格?说到底,要保障心脏病人等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还是要靠打破制度藩篱,重新反思高考体检门槛是否合理合法,破除歧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