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日,南京一研究所招聘硕士任职安全保卫综合管理岗,引起网友关注,有网友质疑其大材小用。8月3日,该研究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次招聘的安全保卫综合管理岗有编制,并非部分网友理解的保安职位。该岗位工作人员除了要负责传统意义上的治安消防等安全保卫工作外,还要负责实验室安全生产、危化品管理、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所里共收到48份简历,从中择优聘用1人。(楚天都市报)
网谚有云“人生的尽头是保安”,虽是戏谑调侃,也算是有感而发了。在这种情绪氛围下,任何求职、招聘类的新闻,一旦与“保安”挂钩沾边,瞬间流量大增。此番,“南京古生物所聘用硕士保安”的故事之所以招致热议,正是基于这一逻辑。只不过,媒体一番求证之后,随着更多信息披露,网络关于此事原本的叙事框架,已然坍塌。该所所招的“安全保卫综合管理岗”,当然不等于保安,若是在市场化企业中,就算是冠以“安全官”之名,想必也是不遑多让的。
当网友总是热衷于搜罗“保安招聘”逸闻,那么就一定会找到层出不穷的“案例”或“素材”。围观热情高涨,注定会有越来越多似是而非、牵强附会的样本以供谈资。久而久之,“人生的尽头是保安”的论断,似乎也便越传越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不是在现实世界中真的“自我实现”,而是在舆论场的拟态空间内“自我实现”——就算写得明明白白是安全保卫综合管理岗,为了便于“借题发挥”,刻意曲解为“保安者”,也是大有人在。
每一次“保安”话题引发热议,其实无非有两个核心指向。其一,也即“高能低就”“大材小用”云云,继而牵出学历贬值、教育过剩之类的结论;其二,则是诸如“再就业艰难”“阶层下滑”种种,其所呼应的,显然是那种常见的中年焦虑: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替代,唯恐稍有不慎被职场“挤出”——把当保安渲染成离职中年的终极“后路”,貌似悲壮而无奈,实则颇有些矫揉造作。从实际情况看,完全不至于此。
南京古生物所的此次招聘,对应聘者的学科对口、技术能力要求相当之高,招个有相关从业经验的硕士生,并不为过。这次聘用,可谓是双向选择、双向适配,互惠共赢的。如果非要把这份门槛极高的专业工作说成是“保安”,那纯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人生的尽头是保安”,当然是一句戏言,我们终其一生,终将各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