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级

荐书: 绝版10年、再版断货的这套书, 学龄家庭值得拥有!

世界教育看我们,我们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

海淀作为我们的教育高地,海淀妈妈作为我们鸡娃界的天花板,在这个内圈的时代,构成了一个醒目非凡的符号。

全国各地无数的家长,虽身不在海淀,但心却向往之。

而民间流传的“海淀神器”,则是大家为数不多的、触手可及、并快速平复内心焦虑的东西。

先不谈内圈和焦虑是否正确,仅“海淀四大名器”而言,我觉得对孩子还是很有帮助的。

神器一:奥数高思导引。

尽管现在不提倡奥数,但数学能力的巩固和拓展也是不能放松的。奥数高思导引根据难度,分为兴趣篇、拓展篇和超越篇,不同能力的孩子可选择对应的篇章,学有余力的孩子也能一展所长。

当然,每个地区教材不一样,所以在选择导引上还是要根据地区选择的差别有所考虑。

神器二:倾听者

带Mp3播放功能的复读机,主要功能就是:音频播放、复读、反复听和变速听。

之所以在海淀四大名器中排名第一,就是因为它可以无时无刻“磨耳朵”,将英语变成一种生活场景,解决了孩子英语,甚至现在大语文音频学习的难题。

不过倾听者现在也有很多的竞争者,如帝尔复读机、有道英语听力宝,功能大差不差。只要好好利用,都能达到倾听者的效果。

神器三:RAZ(英语分级阅读A to Z)

英语的启蒙绝对不是从记单词开始,而是从阅读绘本做起,在故事中学、在故事中记。

RAZ就是专门用于英语启蒙的分级阅读绘本。

它起源于美国,发展了几十年,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不同阅读水平的孩子分级制定,一级一个难度,真正做到循序渐进。

其次,它的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有科技、有自然、有动物,让孩子在英语学习中能快速收获更多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朋友的孩子从大班开始用RAZ,在小学三年级时,蓝思水平已达到3级,相当于我们初中三年级学生水准。

不过朋友是地地道道的鸡妈妈,要求孩子在上学期间一天读三本绘本,放假时一天八本的阅读量!确实疯狂,也确实达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

神器四:中华古诗文诵读(俗称:小红书)

版本不同,书名的位置不同。

这套书为什么会受到海淀家长的追捧?一组数据可以说明!

绝版10多年,连盗版都被抢断了货;

主编程郁缀是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尤其擅长古代文学;本书中所有的选文都是他亲力亲为完成的,选篇范围广泛,丰富而多样,经典且精彩,非博学者不能成也

收录的300多篇文章,篇篇经典,从《尚书》《诗经》及诸子大鱼 ,到楚辞汉赋乐府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传奇明清散文诗歌。

如果你还没觉得这套书的重要性,那我们再详细讲讲:

文言文本身就是学习的难度,单靠死记硬背是得不到高分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多了,孩子渐渐会对文言文产生语感,再读新文章,也不觉困难了;读的遍数越多,理解得就越深刻。(这也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

其次,这套书中所有的文章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先人们上千年的哲思智慧,孩子懂得越早,对他人生的发展越有帮助!

就算读了不明白也没关系,每本书的最后,都有对应的解注,包括题目的解释、作者的拓展介绍、还有些重点的字词注释;还单独附有一本译文册,帮助看懂古文。

可能有些家长也会提出疑问,过早地读文言文,真的好吗?

小学三年级时,课本中就开始有文言文出现了。

为什么现在文言文会出现得那么早?要知道,我们那会是上了初中后才开始接触这类东西的。

现在的孩子跟我们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理解力和心智早甩了我们一大截。

在小学就学习文言文应该是教育评估过后的结果,是符合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这点不用过于担心;再说了,诵读不是强行要求孩子必须背诵下来,完全可以当作提前的预习。

就像现在不允许学前教育,但很多家长在孩子中班甚至小班时,不也在让孩子学习认字或写字吗?无非就是一种预习。

最后,我们回归到功利的层面来看这套书的重要性。

以2021年高考全国卷为例:文言文阅读占据了19分,诗歌阅读占了9分,名句默写占了6分。一共占据了34分的分值

这34分里,其中除了名句默写部分是选自课本中的内容,另外两个部分都不是课本中的必修选篇。

在一分可以挤掉1000多人的残酷赛场上,有多少人有勇气、能毫不吝惜地丢掉那28分而脸不红心不跳?

可是没有阅读更多课堂之外的古文,又如何能将那28分收入囊中呢?

在这套书中,古诗有152则,古文有213则,有43%的选篇与部编本教材重合,其余都是拓展内容,同样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这套书一共15册,分别用12地支进行命名,还有3本辅助册,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使用。

一顿肯德基的钱,换一套受用终生的好书,何乐而不为?

强烈建议家有学龄儿童的家长,必入!

《中华古诗文诵读》(全15册)赠 音频 被誉为“海淀四大神器之Y”

查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