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悬。
不知道你是在职还是全职,在职备考就算了,先顾好自己的工作,下次早点开始。要是全职备考,那倒是可以冲一下,可能性不大也是有可能呀!
先说好,我说的这个冲一下可不是让你从基础开始学,要真这样等你准备好估计黄花菜都凉了!现在这种情况肯定是咋快咋来,也别自己瞎琢磨了,直接报班找专业老师帮忙,要把每一天的时间都花在为高分进面做准备上。
我自己也是离考试还剩一个月才正式离职开始全力备考的,当时也算豁出去了,一天差不多20个小时都在学习,那段时间堪比二次高考,虽然已经上岸,我现在提起来还浑身起鸡皮疙瘩。
而且这么紧的时间,一定要学会把控复习进度,通教材的时间可以尽可能的压缩掉,把重心放在培训班和真题上,而且说个大前提,培训班要放在开始复习的时候就报,直接按着流程走就是最顺的。至于具体报哪个机构的话,现在市面上我觉得不错的也就闪能和粉笔这两,对比下来的话个人觉得:闪能更好拿高分一点,粉笔性价比更高。
拿高分这个点上我觉得没有机构能比闪能做的更好了,感觉1680的价格里有一大半是用来研究怎么拿高分的,基础部分跟粉笔差别不大甚至更精简一点,我觉得真正强的是它的提升部分,两次测评抓个人问题和失分点抓的很准,按照问题做出的复习计划也很契合个人需求,好好跟下来拿个高分进面还算是有保障的。
粉笔性价比是真的没话说,980的价格,课时整理了几百个还送全套教材,整个学下来基础绝对打的扎扎实实的,我觉得岗位是60分就够的看粉笔绝对稳了,但是要冲高分,或者岗位竞争比较大的,粉笔还是稍微有点弱。
报班说完,下面我再来简单说说我这一个月的备考时间安排,各位时间宽裕的小伙伴可以有选择的参考哈:
突破行测大关(10天)
复习我是行测当先,报班的好处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老师直接根据我的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学习安排,先学言语、判断和资料这三个占比重的板块(数量和常识先不看),这三大模块分值占比较重,也比较容易提分。提醒各位一句,如果要往75+上走,资料、判断和言语这三大模块一点都不能放弃。
数量和常识两个模块都属于费力还不讨好的那种,花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的可能性几乎为0。
资料分析(2天)这块我觉得是行测里面最好提分的。主要难点在于公式太多不好记,计算量比较大,我复习时的经验是把公式分类记,把基期现期、增长率、增长量等区分开来,记忆速度就会快很多。
关于总结题,做题时需要先搞清楚做题思路,按照题干什么意思?用什么公式?怎么计算?这三个步骤写下来,解题思路就很清晰了。之后就需要找数据,我不会的时候是先提前读一遍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当然很大可能是找了一圈什么都没有。
一般资料分析从第一题到第四题都是按照材料顺序下来的,做题时主要带着题干内出现的专有词汇去找;第五题的综合分析其实是最好做的,直接验证前四道没有涉及到的那个选项,大概率就是正确答案,非常省劲。
判断推理(3天)考试时题型最多的就是判断推理,主要题型分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四类。
做图推题时我一般会先在脑子里过遍学到的小技巧,比如:点多的数点、边多的数边、角多的数角、图形奇怪又多的数封边空间等等这种,再去找对应的规律,我总结出来了几种最常见的,像数量规律、位置规律、属性规律、样式规律,小伙伴做题时没思路可以往这几个里面套,成功几率大些。
练逻辑判断题时我其实走了挺多弯路,坑踩多了也算摸到一些小窍门,做题之前先搞明白必然、不必然、有的、许多、或者、否则、才等等这些坑爹的词汇具体是什么意思,在逻辑当中到底是什么变态含义,知道意思了再把题目当中的语言转换成准确的逻辑公式,就不会错。
类比推理学习的时候把要常考察的那几个关系,比如语义关系、语法关系掌握住就行,平时也需要多做积累,多追根溯源,不要等考试的时候因为词义不熟落了个光看拿不着的尴尬情况。定义判断部分要做好的是对题目的总结,对明显的题目类型比如经济类进行整理总结。
言语理解(3天)言语这块更多的是考察大家掌握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力,句子和句子之间有反对关系,解释关系,联合关系等,掌握这种逻辑关系才能够提高正确率,快速解题。
这块的复习难点在于理解,很多人连题干都读不懂,根本到不了做题哪一步。我当时复习时有个做题顺序简称为213原则,第一步先看提问方式,明确题型和提问内容;第二步再看题干,针对性的找答案;第三步就是在选项中做答案的对比。按照这种思路走,起码不会出现看不懂题或者做题没思路的情况,亲测好用。
数量关系(2天)难度非常大的题型:行程问题、几何问题、溶液问题、概率问题、排列组合问题、运筹问题,我学的时候没几个是能打包票说看见就能得分的,碰到这些题型我一般先看一遍,有思路就做,没思路直接放弃,尽量不浪费时间。
不过它也不全是难题,像方程与不定方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难度其实都还算ok,方程问题看到题目直接把方程列出来,用特殊值或者选项一代基本答案就出来了。
经济利润类问题考的还挺多,也非常容易识别,看到题目当中出现成本、利润这种关键词直接判定就行。原理:利润=售价-成本,这个原理大家都是知道的,直接根据原理列方程,计算量也就初中水平,好解的很。
申论篇(12天)
学申论之后我才终于明白阅读理解有多重要,试卷上都是大段大段的材料,几乎所有的答案都要从材料中总结归纳来,稍微没读懂就变成直接抄材料了,直接就是一个0分问候。
我在归纳材料的时候一般就是按照“明确对象-精读找要点-提炼整合”这三步来走的,想要答好题目,就必须清楚知道题干问的是什么,明确做答的对象。就我做题经验来看,目前比较常考的一般有措施、问题、原因、影响、意义等,题目大多会比较明确的问:请概括……的措施、问题、原因、影响、意义等。
然后就是带着问题去材料中找答题要点,找的时候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会比较省劲:
1.: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肯定有它的使命,一般是答题要点。
2.:一般就是段首段位那些总结性的句子。
3.:注意文章中出现的关联词,如表原因、表结果、表强调、表对策等等。
最后一步就是对要点进行整合、提炼,把形容词、副词这种删掉,只留下具有实际表意的实词,用自己的理解组合一下写到答题卡上。提炼的方向可以参考一下这几个方面:
1.提炼:文章中出现事例,对事例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规范性表达。
2.:相同主体、相同范围的要点可以合并到一起。
3.不同类别的进行罗列:不能合并的要点,直接抄写就可以。
不过提醒大家一点,申论写起来会比行测自由度高一点,但不代表着可以胡写,自由发挥的地方不要太多。
大作文没啥说的,需要自己平时多看范文积累,我看的都是历年真题范文、半月谈和日报评论员的文章,知识储备上来了,大作文写的不会太差。而且申论考试的很多材料都来自一些范文,像半月谈和日报评论员文章里很多时候涉及的一些热点话题,平时多看一点,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一些应对方法,日积月累下来,对考试帮助还是很大的。
当然不单纯要看,还需要跟着文章捋清楚自己的思路。先疏通文章的整体脉络,再细化到点,在申论纸上写好得分点,仔细思考得分的原因。遇到一些名言金句做个摘抄,考试时这也是你的文章加分项。
刷真题(10天)
刷真题跟平时训练刷题是不一样的。真题是最接近考试大纲的,可以从历年真题中找到出题人的命题规律、出题的方向和重难点,很多练习题会把各个省不同的题型融合在一起,本来各个省份的考试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盲目去刷这些题,很难抓住考试侧重点。
刷题的时候首先侧重于做个人要报考岗位的真题,重点去写你要报考当地省份的真题试卷,做的时候多做总结,通过真题了解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考前做最后的针对性练习。计时刷题是我觉得还不错的方式,有紧迫感还能规划好自己的做题顺序,提前适应考试。
临近考试那几天,就不用刷那么多题了,这几天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把考前准备做好:打印准考证,提前订酒店,提前去考点踩点路线,保持好考试状态,淡定参加考试。
一个月的备考时间是真的有点紧张,常规备考在这并不适用,有捷径或者快速提升的方法还是尽量用,不管啥方式能上岸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