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大学生,让人看不懂。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进入大学校门以后,却像是个“凑数”的。
比如有网友恰逢学校查寝,除了翻出来一大堆锅碗瓢盆,竟然还有同学在使用“烤肠机”。他不禁感慨,没想到学校普普通通的一次查寝,却在无意间,毁了一家有可能盈利四年的“老店”。
可想而知,几个大学生买台烤肠机放在宿舍里,绝对不是为了自己一饱口福,而很可能是为了在寝室里赚其他同学的钱。
创业是好事,但是在寝室里使用大功率电器,从事着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盈利事业”,不管怎么说,都是欠缺考虑的。
更有些比较虚荣和浮夸的大学生,总是想在其他人面前保持一种“仙气飘飘”的美好形象。
比如发个朋友圈,也要思前想后,精心P图:
既要让学弟学妹们觉得自己超厉害、超帅气、超有能耐,又要让已经毕业工作的学长学姐看到自己分享的动态和图片,就能瞬间回忆和怀念起青葱的校园时光。
但实际上,这些在朋友圈和社交平台上活得光鲜亮丽的大学生,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往往过得极度空虚。
不是心事重重、肥胖多病,就是痛苦抑郁,对于学业,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儿。
那么到了毕业后求职就业的时候,自然也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是学历还是证书,都拿不到台面上。
必然又会造成新一轮的焦虑和困惑,或许还会埋怨父母、责怪学校,但终究,还是只能自己吃下读书少和不努力的苦。
当然也有人说,那些农村普通家庭的孩子,就算是拼尽全力地勤学苦读,最终考上一所普通二本大学,又能有什么用?
找工作,拼不过那些985、211大学的毕业生;
干事业,拼不过那些“爹强家富”的中产家庭;
过日子,又眼高手低,没车没房,连个对象都不好找。
这一来二去,有许多被父母和家庭寄予厚望的大学生,最终在花费十多年辛苦学习和十多万学费投入后,在面临用人单位的聘用时,却很难拿出让人信服和可靠过硬的能力素质。
结果不是跟风加入考研和考公的大军,就是盲目响应宣传进厂上班,或是冲动开始创业开店,毫无疑问,不管是哪一条路,最终成功的人都是极少数。
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就是在私企和临时岗位“混日子”,有许多年轻人干了十年,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基本上一无所获,还要面临35岁就转岗失业的窘境。
也就是说,即便是年轻人考上了大学,想要顺利找到一份好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键是因为: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市场的“脱节”。
其实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感觉挺冤的,因为到了求职应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准备了这么多年的知识技能,不是学得太过艰深晦涩,就是和实际工作根本就没有一毛钱关系。
比如,折腾了无数中小学生许多年的数理化和奥数题,做题考试的时候难得要命,最后几道大题,能做上的没几个人。
但是到了求职就业和参加工作的时候,会做奥数题,能独立研发和原创设计,似乎在大多数岗位上,实际意义并不大。
所以基础教育一定要更加贴近实际,而个性教育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国家和社会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高学历人才,才不至于放在实际岗位上,却很难体现出效用和效益。
甚至只能“退而求其次”,为了找到一份足以安身立命的好工作,也开始投入到考研和考公的大军中进行“降维打击”。
当然,不管是数理化还是奥数题,孩子们学习和钻研,必然有学习和钻研的好处。
最基本的普适教育,为了提高大多数孩子的素质能力,大力推广肯定没有错。
但既然是“普适教育”,那么在更加个性化和难度大的学科层次,大多数孩子就没必要学得太深,尤其是如果高三一年不拼命刷题,就很难在数理化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就有些不合理。
平心而论,如今大多数孩子在学历教育中接受的知识灌输,早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学生应该具备的现代化素质水平。
结果是,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了太多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却极度缺乏动手实践能力,进而造成许多大学生在求学阶段无所适从,在毕业求职时无能为力。
总之,当前教育的问题,还是兴趣培养和素质教育不足。
学生们从小到大接受了太多太重的学历教育,到实际工作时又没有半点劳动能力,只能是在具体岗位上“从头学起”,自然会面临就业困难和失业窘境。
所以说,如今有些大学生让人看不懂,或许不是年轻人的错,而是教育的病。
简而言之就是,年轻人们学到的知识,在岗位上能够用到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