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考砸后, 妈妈朝我举起了菜刀

前阵子和朋友打电话,她跟我说起了今年高考的表弟。

她的表弟学习很好,原本有望考上985、211重点大学,但今年高考考砸了,只考了一个二本师范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

朋友的姑姑,也就是表弟亲妈,因此受到了巨大打击,成绩出来后,她就一直躺在床上不吃不喝。

朋友说,姑姑在孩子的教育上,实在付出了太多。

当周围的孩子都在上离家近的普通学校时,姑姑就想办法,把表弟送进城里的寄宿学校;

表弟考上重点高中后,她把家里小超市的店面转了出去,在学校对面的小区租了房,从高一一直陪读到高三毕业。

要知道,大部分家长只有到了高三,才会考虑陪读。

为了给儿子更好的营养,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她一天不落地送饭,中午一趟、晚上一趟,风雨无阻地送到校门口。

去年,朋友的奶奶过70岁生日,姑姑都没有到场,就因为要给孩子送饭。

家人们都劝她,让孩子去食堂吃吧,就一顿也没什么。姑姑拒绝了,坚持留下来给孩子送饭。

姑姑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好好读书。表弟十六七岁的大小伙子了,洗脚水还是妈妈给端来的。

遗憾的是,姑姑倾尽心力的付出,最终没能换到期待中的回馈。

平时爱子如命、有求必应的姑姑,自从分数出来后,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精气神一下子被抽光了。

对儿子不顺从自己的心愿去复读,她也开启了嘲讽模式:

“你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嘛,我看你平时就是抄的。”

“你这辈子算是毁了,你考这样的分数,你对得起我吗?”

“我从高一到高三,辞职伺候你读书,一日三餐我都送到学校,你为什么就不努力呢。”

虽然外面现在气温高达40℃,但他家的气氛,就像冰箱的冷冻层,一直维持在零下18℃。

高考考砸后,

爸妈对你什么态度?

最近知乎出了一部纪录片《我的高考笑忘书》,这档高考纪实人物访谈节目,将镜头聚焦在12位高考失利的“失意者”身上,每集一个主题,一共四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集,它将主题对准了高考和父母,围绕着“高考考砸后,父母的态度”展开了讨论。

仙人球仙女是这集的主人公之一,2014年高考高考生。

她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小升初全市第十名,一路从小县城考上了市重点、省重点。

高中她就读的是湖南四大名校,一本上线率99%。

然而,仙人球仙女高考发挥失常,2014年高考,理科一本线是522,仙人球仙女考了520,差了2分。

分数出来后,仙人球仙女假装不在意,她安慰妈妈,520,这是表白,妈妈我爱你。

但妈妈只是觉得这个分数很讽刺。

女儿高考失利后,妈妈心里满满的全是委屈和愤怒,忍耐了几天后,当她看到女儿一副蛮不在意,照例吃吃喝喝玩玩的样子时,她一下子爆发了,气冲上头地拿起了菜刀,作势要砍女儿。

现实中,因孩子高考失利而崩溃的父母,并不少见。

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有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在社交平台上向网友求助:

“考砸后,怎么向父母交代?”

“高考考砸了,父母嫌我丢人怎么办?”

“如何应对高考考砸后父母有意无意表露的失望?”

高考失利后,还不及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面对父母的愤怒和失望,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

牺牲自我的付出

绑架了自己,也绑架了孩子

不知道大家看后什么感受,作为一个妈妈,我完全可以理解父母的心情。

比起愤怒,更多的是遗憾,孩子就这样错失了一个相对确定的人生机会。

但极端如仙人球妈妈,菜刀挥向孩子,常见如姑姑对表弟,恶语相向。

当父母只关注自己的感受,无视孩子的脆弱,理所当然地伤害孩子时,就已经背离了爱孩子的初心,把孩子越推越远。

由于高考失利,仙人球仙女原本和妈妈无话不谈的关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那天的菜刀并没有让仙人球仙女受伤,却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采访中,她坦白地告诉记者,她现在偶尔想起还会后怕。

“就像一颗钉子钉进了木头里,就算拔出来,还是会留下了一个洞。”

距离女儿高考过去8年后,仙人球仙女的妈妈这样解释当年极端行为:

“那一刻我是疯了,真的是爆发了。

你们可能都不能理解一个妈妈,这么多年,我本来是一个出门连方向都搞不清的女人,我为了她,我考驾照,我开个车子提着脑袋上路,风里来雨里去。

我说,妈妈为你做了所有的事,只差没有代替你去高考。”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

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付出方做得越多,即使嘴上不承认,但内心仍然希望得到回报。而且还会在生活中,潜移默化传递给对方这样一种信息:“你必须要回报我的爱,否则你就是个罪人。”

可能这位妈妈自己也没意识到,出于爱的初心,不计回报的付出,已然变成要求孩子必须有同等回报的索求。

孩子也因此背上了巨大的压力和负罪感,“不成功便对不起父母”

高考失利后,仙人球仙女在大学中重拾斗志。

她先是考取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又前往日本京都大学念了博士。

从世俗意义上说,她已经获得了“成功”。然而,面对镜头,她哽咽着说:“如果可以,我希望没有我出生过。”

“这样妈妈就能过上自己的人生,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高度。

因为我,限制了她很多人身自由,以至于让她在最好的年纪里,只能陪着我。

我希望妈妈能活成她想要活成的样子,而不是她想要我活成的样子。”

妈妈的付出,成了她内心最大的愧疚,她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

幸福的尽头,不是孩子上大学

即使是这样,有人也会说,没关系,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好了,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未来,其它都无所谓。

在很多家长看来,宇宙的尽头是孩子上大学,名校=好工作=幸福生活

可这个等式一定真的成立吗?

202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076万,破一千万大关,创造了历史新高。在我们这代还很金贵的大学文凭,现在含金量越来越被稀释。

名校和高学历,也无法保证找到一份好工作。

前两天我刚看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儿子名校毕业后,我和老公的灾难来了》。

作者是一位70后妈妈,她和丈夫十几年省吃俭用,一路鸡娃上大学,本以为就像王子和公主幸福地走进了婚姻一样,孩子上大学了,工作了,从此老父亲老母亲就可以活给自己看了。

结果,现实残酷到露骨。

找工作企业不仅看学历,更看综合能力,学习力、沟通能力、情商……名校重点专业的儿子,并不具备匹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导致他每次面试都落选。

好不容易家里托关系给找了份工作,他却眼高手低,不肯努力,没有长性。毕业两年,至今无业,在家啃老。

50岁的作者和丈夫俩人焦虑得睡不着,为儿子的未来担忧,也为自己的未来担忧。作者本是退休的年纪咬着牙签了返聘合同。

文章的最后,作者反思道,本以为只要孩子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就是终点。事实却是,学校之外的篇章才是孩子最漫长的一生

名校毕业,在家啃老并不是个例,这篇文章引发了很多共鸣,评论中,很多人说自己身边的故事。

世界很大,考场很小,考试是人生的一个节点。

没有人因为考试输掉一生,也没有人因为考试赢得所有。

找寻幸福的道路,从来不止一条

看《我的高考笑忘书》的时候,我发现,上个好的大学和今后的人生是否幸福没有必然联系;

相反,找到自己的热爱,保持学习的热情,才是最重要的。

这部短片的导演张中臣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高考前,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2008年高考失利,2010年进入芜湖一家工厂工作。

2011年,张中臣在北京电影学院,找了一份兼职保安的工作。在那里,他开始接触到电影,并且爱上了电影。

因为热爱,他发自内心、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电影相关的知识,自学、去做剪辑助理。

2021年,FIRST青年电影节,张中臣凭借《最后的告别》获得最佳剧情长片。

张中臣说,他曾经也以为,高考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但一路走来他发现,不是的,失败的高考反而给了他更多的选择。

就像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如果还没有想好要去哪里,可以站在原地等一会,有了目标之后,再出发。

纪录片里的另一个例子,是职业风暴摄影师刘屹靖。

高考失利,让他失去了进入理想大学气象专业的机会,但对气象的热爱让他没有放弃,他走上了“追逐风暴”的道路。

跨越中国11个省,行走2.4万公里,拍摄了近百团强风暴,成为了真正的“追风少年”。

现在,他是一名职业风暴摄影师,也是一名气象科普人。

人们常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同理,通往幸福人生的路,也绝对不止考名校这一条。

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去付诸行动,这样的人生,才会真正充实而幸福。

你好,我是李点点,5岁女儿番茄、9岁儿子土豆的麻麻,擅长用漫画和文字记录二胎鸡飞狗跳的日常,分享硬核学习资源和可信赖、有深度的育儿干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