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暨大石牌校区,不少学生拖着行李来来往往。
■暨大石牌校区的快递网点,快件已经堆积如山。
■8月26日,暨南大学迎来2022级新生报到。
开学在即,大一新生的行李箱都装了什么?
开学在即,大一新生们纷纷着手准备行李。昨日,暨南大学迎来了2022级新生。早上9时,暨大石牌校区宿舍楼下已经热闹非凡,不少同学拉着行李来来往往。当代大学生们的行李箱都装了什么?
现场
手提电脑是标配,防晒霜男女皆备
电脑、衣物、洗漱用品、护肤品、药品、小零食……打开大一新生的行李箱,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种类十分齐全。记者走访发现,电脑、手机堪称新大学生们的重要配件,不少学生在入学前购入了最新手提电脑。值得一提的是防晒霜,不少男孩子都带了。“我带了3瓶,姐姐帮买的。听师兄师姐说去年军训,他们没带的很吃亏,晒得很黑。”就读暨大医学院的张天赐同学说。
早上6:40,蔡庆颖同学就来到暨大南门口来排队报到;到了8时,她已经把床铺好了。洗面奶、防晒霜、牙刷、牙膏、电脑、手机、衣服……随身装进行李箱的要符合轻便、贵重、必需这几个基本属性。而诸如洗衣液、床垫等又大又重的行李,现买或者快递过来。
令记者想不到的是,几本沉重的实体书占据了蔡同学行李箱的宝贵地方。“这是一本闲书,叫《世界杂货店》,科幻小说,路上看着玩。”另外一本,则是颇有分量的《高等数学辅导及习题精解》。“我们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就说,你们放假了也不要太放松,多学学高数。”按照老师的指示,蔡同学早早购置了高数书。
老物最香,新生爱带上充满回忆的物件
一个双肩包、一个小小的登机箱,就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邬榕榕的全部随身家当。邬同学介绍,自己只随身带了几件衣服、几本书、电脑、平板、手机,剩下的都靠邮寄过来。“我在家打包了两个行李箱大小的包裹,装了高三寄宿时的床上用品。我才用了一年,有点舍不得,而且它们现在仍然很好,所以就选择寄过来了。”
来自惠州的张伟丰今年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学校尚未开学,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电子设备,他还带了一支特殊的钢笔。“那是我18岁的生日礼物,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永生牌钢笔,是我妈当年买的。”张伟丰说,1990年,他的妈妈辞去了老师的职务,去广州闯荡,发到的工资有60块钱。后来,张伟丰的妈妈攒钱买了这只价值100元的钢笔,因为很贵,所以几乎都没舍得怎么用过。“她就是想通过这只钢笔告诉家人自己过得很好。高考时,我就是用的这支笔答题,成绩还不错。之后可能大概是写写日记之类的,去上课用的话怕摔了。”张伟丰说。
发现
邮寄网购多,学校附近快递量暴增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快递业的发展,即便是一些生活小物品,许多学生也不再现场购买,而是从家里邮寄、或网上下单。
昨日,记者看到暨南大学快递取件点人潮汹涌。“我们早上提前了半个小时开门,以前可能晚上7点关门,现在晚上11点能下班就不错了。大一新生开学了,快递量是平时的三倍多。”该点的负责经理赖先生表示,床垫、被子、秋冬厚衣服、衣架、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是最常见的。“新生的东西是慢慢买齐的,大概半个月内快递都会这么多。”
按照计划,8月27日,华南师范大学进行新生报道。记者在之前的走访中发现,该校大学城校区的几个快递驻点已经堆积如山。“我们现在的工作量是平时的五倍。”负责派送该区域大件快递的顺丰快递员称。在小件快递派送区,也有不少“行李件”。在一摆放着二十多个的快递堆里面,记者就发现写着床垫、蚊帐、晾衣杆等的快件占了一大半,“光今天早上就派送了三四十件类似的快件。”顺丰快递员说。
“我自己寄的东西能保证质量。人还没到,快递先到,这多舒服,如果我自己去买还要找人帮忙提送行李,有些麻烦。”新生小董同学说:“另外快递费打折起来也不贵。我已有的东西如果现场再买还要多花一笔钱,不划算。而且网上购物价格能有保证,不用担心现场买贵了。”
时光机
70、80、90年代开学都带啥?
70年代:
花生米和黑豆是难得的零食
1978年,“50后”农家子弟蔡先生考上了湘潭大学。入学时,他只带了简单的衣被行李。到了学校后,生活一切从简,国家每月给15元助学金。想起往事,蔡先生仍颇为感动:干部子弟和富裕家庭孩子主动让出助学金名额,十分无私。
1979年,老周考上了海南的一所中专。彼时,能上中专就已很了不起,称得上“学霸”。新生报道,老周几乎把能带的都带上了:衣服、被子、蚊帐、脸盆、桶、草席、热水壶……“牙刷牙膏这些都是杂牌,洗头发要用山茶油在头发上打油来洗,很辛苦的。”当然,老周最宝贝的,是十几颗花生米和黑豆,它们是难得的零食。一入学,老周就拿着粮票去学校打饭,居然有肉,这可是以前不常吃到的东西。大学,太美好了!
80年代:
大多数带个木箱装些日用品
“我们大多数带个木箱装些日用品、书籍就上学去了,条件好的带个皮箱去。”1984年,“60后”毛先生考上了南昌大学(原先为江西工业大学)。“那时候也没有火车,坐早晨6点的长途汽车,傍晚时候到学校,全程大约要花10个小时。”对比女儿入学时用的快递、手机、电脑后,毛先生感慨:现在条件好啊!
90年代:
纷纷购入了“好大的显示器”
1999年,阿善考上了暨南大学。报道当日,他从老家汕尾坐大巴来广州。路途遥远,身为男孩子的阿善选择轻装上阵,只带了几套衣服。到了学校后,阿善开始大采购:被褥、桶、水盆等等。“因为几乎没带什么,所以全靠买,记得在路边摊上买了好多东西啊。”阿善说,开学不久即中秋,第一次一个人在外很想家。“还好澳门的同学组织我们一起聚会,也就淡忘了。”即将毕业时,阿善这代大学生纷纷购入了电脑,“好大的显示器。”而这,也成为了下一代新生入学的固定配件。
■采写:新快报记者王彤见习记者毛毛雨林翠珍梁贤安通讯员苏倩怡
■摄影:新快报记者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