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是一种不可否认的趋势,想要在教育、经济等多方面实现更好的交流和提升,互相学习有着必要性。
不过现实地讲,汉语的国际普及率还不及英语。当年为了能迅速培养出适应发展需求的人才,国内的英语课有了较高的地位。
可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我们影响力的提升,国外也有不少人开始学习中文了。不过看看他们的课本,真是让人有点“吃惊”啊。
这都学的啥?海外中文课本叫人大开眼界,难道是“老炮”编的?
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有着各自独特的语法和用语习惯。我们国内有不少同学,经常苦于学不好英语,毕竟平时缺乏应用的环境。
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维,不付出一定努力,很难轻松地掌握另一种逻辑和用法。但看看海外的学生学习中文时的“困惑”,大概就懂得知足了。
博大精深的汉语,需要花费很多功夫才能学到点“皮毛”。为了能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兴趣,编写者真是用心良苦啊。
比如描写女儿跟家长之间的对话,孩子说想要买个东西,父亲直言:“你越来越像你妈妈”。这样的场景大概每个家庭都不陌生吧,看来养家的压力国外的男家长也存在啊。
只是这样生活化的对话,在我们寻常的课本中,很少存在。或许这也是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学习外语时,“接地气”的例句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不过,海外中文课本也真叫人开眼界,再看看别的例句,更是出乎意料。很多网友看后不禁感叹:这都学的啥啊,难道是“老炮”编的吗?
这个词本来源自北京的方言,当代年轻人赋予的含义有所变化,现在被一些网友用来形容嘴贫又“霸道”的一类人。
这些中文课本翻译过来,简直有种“捧哏”和“逗哏”的感觉;而且怼人时毫不客气,别说还真有点“老炮”的感觉。
可是很多中学学生和家长看完,替他们捏把汗。这样的对话确实很接地气,但现实里如此“豪横”地跟别人交流,真的没问题吗。
学习一门语言时,书面语和口语习惯要分清,这样才能更地道
对比了海外的中文课本,和我们学习英语的书本,可以感受到很大的区别。我们的教材和练习册里,基本是以书面用语为主。
或许有人会抱怨,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从事翻译工作,学习生活化的用法不是更实用吗?其实这涉及到学习根基的问题。
课本里以正式的用语习惯和严格的语法结构为主,是为了让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按照严格规范的方式学习外语。在这个基础上,以后再适当接触口语化、应用性更高的学习方式。
如果反过来的话,对于系统地学习一门语言,就是本末倒置了。在幼儿园阶段尚且可以,但等到正式学习时,就必须养成用正式语法的习惯。
书面语和口语也存在少许差异,同学们需要分清楚,这样是为了在不同场合,说出最合适的话。如果过于生硬地使用书面语,在某些情况下会显得“格格不入”。
适当地了解和学习口语化的用法,可以让我们学得更地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中务必选择教材里的标准答案。
就比如howareyou这句话,课本里的回答用fine,但是现实中外国人之间更喜欢用good来回答。但考试中有选项时,我们依然要以前者为准。
当外国人热衷于学习中文,这个专业或许会吃香,学生可以考虑
不管哪里的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种难题。更多外国人热衷起学习中文了,课本也是五花八门,真是叫人开眼界。
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后这个专业或许会吃香,那就是“对外汉语”。简单地说,也就是培养专门教外国人学习中文的人才。
这类专业其实早就存在,但因为学习门槛和就业方向等原因,相对小众一些。大学招生时通常会要求高考的外语成绩达到一定分数线。
在校期间对英语、汉语都要求掌握到一定的水平。不过最后能真的去国外当中文老师,机会还是相对有限的。但毕业生改行到相关的英语或语文教学工作,也不是难事。
【今日话题】你喜欢学习外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