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博士毕业十年辛酸史: 十个刻骨铭心的感悟

作者简介

张宁博士,投必得创办人,于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9-2012年,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3年,张宁博士获得了美国国家博物馆(Smithsonian Institution)设立的Peter Buck奖学金。

2015年,张宁博士担任美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局(FDA)研究员职位;

2018年,担任美国药典委员会(U.S. Pharmacopeia)科学家职位。

迄今为止,张博士已经发表了20余篇SCI论文,被同行引用接近两千余次。

座右铭:投入必有所得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经历吧,我本科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以前叫莱阳农学院),六年后取得了中科院某研究所博士学位。然后在复旦大学首次做博士后,后转战地球另一端,先后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FDA,美国药典做过博士后或研究科学家。2020年,我正式脱产,全职经营投必得学术。

转眼间,已经博士毕业十二年,在美国也生活了十年。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我也到了不惑之年,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发生的事,遇过的人,有点模糊,但又仿佛就在眼前。借此次征文活动,总结一下十个刻骨铭心的感悟,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点思路,人生的路能够走得略平坦。

PART.

01

这是西方一句十分经典的谚语。要想日子过得翘,媳妇一定伺候到。当然这里伺候好,不是说讨好,而是,让你的媳妇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她满足了,家庭也就和谐了。

举个例子,三十岁的时候,我总想纠正我媳妇,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她。后来,经过了几次大的争吵,我发现,这个方法不奏效,她没怎么改变,我为了挽回关系还要费力地去讨好,得不偿失。

所以,后来,如果我看不惯,我就努力让自己视而不见。现在,我也不觉得是个问题了,因为慢慢三观也更加一致了,我们都在向彼此靠拢,这是沟通的结果。前段时间,我九岁的大女儿问我,“爸,你怎么不和妈妈吵架了,记得小时候,你们俩还吵架呢”。好吧,连她都注意到了这种变化,看来我的确变了。

PART.

02

抱怨并没有任何作用,只能让对方更烦你,增加抵触心理,自己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你只能改变你自己的行事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态度。只要出现了问题,一定是双方的原因,而不都是对方的错。

如果你总是纠结别人的问题,那就永远不会进步。你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方式,看看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下次不要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就可以了。对方看到你的反思和改变,也或多或少会有让步和改变。

还是举我和我媳妇的例子。年轻时候,孩子哭了,我就会说,你当妈妈的怎么不哄好呢,孩子肯定最听你的,我哄也没有用。

其实,我当时的做法不仅仅是推卸自己抚养孩子的责任,而且还把孩子哭的责任算到了她头上,她不委屈才怪呢。现在,我们都是一起想办法,怎么样让孩子不哭,谁有空谁就多照顾孩子。这就是我主动反思自己后做出的改变。

再举个我读研究生时候的例子,我应该不是一个听话的学生,所以,经常被导师训话。每次被训话,我都很伤心,有点怨恨,但第二天醒来,我就会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哪里做的不好,然后就下决心改正。吾一日而三省吾身,每个人都能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盯着别人身上的缺点和错误不放,这个社会就和谐了。

PART.

03

我大学和研究生的时候,自称”独行侠“,独来独往,有点怀才不遇的感觉。但结果呢,同学们都孤立我,我那几年过得的确也不怎么舒心。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愿意和别人分享了,愿意和别人合作了,我猜应该是我做公司之后吧,因为,这是不得不做的改变,不会合作,怎么做公司呢。

现在,就感觉人生幸福多了,看周围的人也都顺眼了,别人对我也都友好了。其实很多障碍,是自己设置的,你把心理的壁垒拆除了,别人也能进入你的世界了,一切就通透了。

PART.

04

还是说我自己,特别明显,可能我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吧。我在单位工作的时候,总觉得是在浪费生命,有点磨洋工的感觉。而我做自己公司业务的事情,遇到过很多困难,很多糟心事,但我就觉得这都是应该的,都是磨练我的心智的。

后来我分析了原因,总结出这样的结论:我喜欢做商业,不喜欢做科研。对我来说,科研反馈周期过长,而商业就能够比较快的看到效果。如果你喜欢某个事情,你就会有强烈的意志和信念坚持下去,无须扬鞭自奋蹄;如果你不喜欢,就要不停的说服自己,我做这个事情有什么意义,本身就是一种所谓的精神内耗。所以,我建议,如果真的有内心的喜好,一定要想办法去实现,勇敢迈出第一步。

PART.

05

喜怒哀乐是人的天性,但情绪往往也能坏事。

作为成年人,理应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情绪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比如说做决定的时候,如果掺杂情绪,可能你的决定就是不理性的,等你情绪过后,会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

和人相处的时候,如果总带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你就会成为一个不被欢迎的人。我们尽量要给别人带来美好的一面,而不是阴暗的一面。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情绪,我的做法是,如果有情绪,就尽快换一个环境,比如出去走走步,锻炼身体,过一阵再来处理这个事情,大部分情况下,你的情绪已经过去了。

PART.

06

其实也就是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比如说我当时做论文润色业务,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朋友就说,这个业务已经挺成熟了,你为什么还要做呢。的确,在我做的时候,已经有几家比较成熟的公司了。

我也说不出一个理由为什么要做,因为,我也没有特别多的选择。我的理由是,我能做得好,我是科研出身,了解这个行业,这就是我的优势。等我做了几年之后,发现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就找到差异化的突破点,现在好多同行都反馈投必得做得挺好的。

所以说,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别人说不行,不要轻易动摇,因为给你意见的人可能就是个外行,是他不懂。其实,现在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没有人研究过的课题或者行业了,咱们需要做的是,在某个领域深挖下去,做着做着你就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的方向了。

PART.

07

也就是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要认为毕业了参加工作了就不需要怎么学习了。其实学习,包括很多方面,不要把学习局限在专业知识上。而是,始终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向任何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任何人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我也经常和我家孩子讲这个道理,我说虽然你比我小,但你会弹钢琴,我一点都不会啊,我就可以向你学习,你在这方面就是我的老师。

我们要看到别人身上的亮点,赞美并学习。当然任何人都有缺点,我们也不需要嫌弃和指责。学习新东西是一种乐趣,一直保持好奇心。比如我自己,以前做科研的,但现在做科研服务,我也没当过班干部,没学过管理,我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去上课,所以就要不停地主动学习,包括看书,听讲座,和别人聊天等方式。

PART.

08

罗曼罗兰说过,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30以后,身上的担子越来越沉,孩子、家庭、老人;体力也不如以前。人生就像一场没有回头的旅程,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活出自己,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我个人来言,我也会偶尔感到失落,比如40岁以后,身体会有明显的变化,白头发多了,身体容易疲劳了,也会有一种危机感。但是,我会劝自己接纳现在的自己,和自己和解,这样心态就平和了。

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精彩的部分,比如,小时候,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成长;年轻时候,我们有发泄不完的精力;中年,有老道的为人处世之道,事业达到巅峰;晚年,我们可以卸下生活的重担,有大把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面临死亡,我们也可以说,我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

PART.

09

我个人认为,大部分人都不能离开物质基础谈理想和幸福,所以一定要满足眼前的苟且,也就是物质基础。

我在美国,遇到过一些博士后,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爱,可能因为缺乏点运气,就是成果不够,所以,一直不能独立只能做博士后。大家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并不能让妻子,孩子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

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实际点,不要因为自己的一些追求,牺牲了整个家庭的幸福。如果你真的有梦想,也可以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去追求。读研究生也有这个情况,很多人考上研究生以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做科研,想早点脱离这个环境。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尽快满足拿到研究生毕业最基本的要求,拿到了学位以后,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职业也不迟。

PART.

年轻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到了我这个年纪,我发现,我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并不是说我认命了。

而是,我认为聚焦才是正确的路,不要看到那里好就往那里钻,那样你肯定总比别人晚一步或者更多步。最近我们国家,成功和失败的企业家都验证了这一点。成功的比如曹德旺,能够把车玻璃做到世界第一,所以即使面对疫情也不用焦虑;不成功的就太多了,比如很多企业,看到房地产好就丢弃了主业去做房地产,但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房地产也不行了,自己的主业也荒废了。

一个小商品,如果你做到全球都在用,也是一个很大的体量。做科研也是一样,在某个领域你钻研的足够深,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就能找到更多新问题,有更多新发现。所以,我们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欲望,脚踏实地,在自己的领域做强做深入,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大而全。

以上十点,纯属个人感悟,都是我经历了无数坑之后总结出来的,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人看到以后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其实,我知道,即使你看了我这篇文章,也不会少走弯路,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生活本来就是大部分痛苦加上偶尔的幸福,我们作为人都是不能超越的。但我希望,您走了弯路之后,联想到我这些总结,能够尽快调整好心态,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