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大学开学典礼上, 新校长频频“口误”, 让学生误认为考上了复旦

新生开学的第一天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会对整个大学的校园产生绝定性的第一印象。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大学会在开学第一天的时候全员上阵,大费周章,把学校里的喷泉以及各种不常用的景观设施全都打开了,就是为了给新生留下一个好印象。然而还是会有翻车的风险存在。

开学典礼上,新校长频频口误火了,新生还以为考上了复旦

最近是大学举办开学典礼的高峰期,新生们第一次见到开学典礼这样的大场面,往往都是心怀着激动和期待的情绪。也将对这所高校的期待值拉满。

然而在一所我们都很熟悉的985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却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小插曲。原来在这所大学,不仅学生是新来的,就连校长也是新人,这是咋回事儿?

其实,这件事情发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开学典礼上,今年新学期伊始,人大换了新校长,这位新校长大有来头,他原本是复旦大学的校长,也是土生土长的复旦人。

可能是刚来人大不久,新校长还没有完全适应身份和职位的转变。所以一开口依然是围绕着复旦大学展开的,把复兴栋梁说成了复旦栋梁。

这时候底下的学子都是一脸问号,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上的不是人大,而是复旦的。随后大家才意识到,这原来是新校长口误了,看来校长也有不适应新环境的时候。

所以新校长的一系列口误也在新生的朋友圈里彻底地火了起来。而且据说今年人大开学典礼还出现了两次断电的突发事故,这位校长也是用幽默给化解了。

其实如果你经常关注各所大学的资讯,你就会发现这些年来,高校换新校长或者换管理层的次数非常频繁。这也就导致了新上任的校长也会口误的情况发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各大高校都在频繁地换新老师和新校长呢?真的就不怕他们串台吗?其实频繁换新的背后还真有不少好处呢。

大学屡屡换新校长,不怕“串台”了吗

频繁换新保证人才均衡

大学的直属单位不同,换校长或者管理层以及教授的意义就不同。如果是教育部门或者是省级部门直属的学校,那么换校长的意义可就太大了。

每一次更换也都不是儿戏,其实都是各级教育部门在慎重地思考和严谨的判断下做出的决定。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人才可以更加均衡地流向每所学校。

加强流动防止出现猫腻

大学里面的校长,管理层以及老师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各所大学之间频繁的流动,也就相当于人才的流动。长此以往还可以防止“熟人现象”发生。

比如有一些特别厉害的老师或者是管理者在某所校园和某个地区待久了,就容易产生暗暗的关系网,有可能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公现象,频繁的换新就杜绝了这种情况发生。

是轮岗制度的一种尝试

在频繁换新的过程当中,不同的老师和校长来到了不同的高校,积攒了更多教学和管理的经验。这对师资力量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提升。

而且近些年来我国正在研究教师轮岗制度,可以说大学的这种频繁更新人才就是轮岗制度的一种尝试。可以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轮岗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的意义。

从现实角度来讲,教师和校长的“轮岗”很有必要

师资力量在不同的高校之间反复流动和轮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呢?其实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比如之前的网红校长郑强。

郑强教授最早的时候曾在浙江大学任职,因为非常优秀,所以又被调到了贵州大学做校长。在做校长的这段时间里,他用自己的能力将贵州大学打造得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轮岗的第一层意义,让优秀的人去扶持有需要的高校,有能力的人才可以带动其他地区高校的快速发展。也可以让浙江大学这样不缺人才的高校进行再次资源整合。

现在的郑强教授又在太原理工大学任职,又一次把自己优秀的能力施展在了另一所需要扶持的高校上。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原来频繁地换新人才真的非常有必要。

同时通过高校之间的例子,我们也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未来在中小学之间要发生的教师轮岗,这也一定会带动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吧。

那么你是否支持这种高校频繁更新人才的现象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