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去年应届毕业生数量高达1076万人,是第一次突破1000万大关。要知道,我国这些年一直存在就业难的情况,突然又有大批学生涌入社会,不难想象只会加剧就业竞争力。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考研,希望凭借更高的学历获得就业优势。在普通人的认知中,考研是件非常耗精力的事情,要想上岸得付出巨大努力。可令大家感到诧异的是,社会上有的是明明已经考上研究生,却不去报道的案例。
多所高校出现研究生录取后却不去报道的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曾发布公告,2022级研究生中有32人没有如期报道,为此被取消入校资格。在这32人中,有部分是留学生,此外还有硕士、博士共22人。其实早在去年,该大学也发布类似通告,有38名研究生没有如期报道,故而被取消入学资质。
此外,近几年,湖南大学、苏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也存在类似情况,有部分研究生没有按时报道,被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一时间,研究生录取后却不去报道的消息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有网友好奇,考上研究生是多少学子的梦想,那些人为何不珍惜机会?其实针对这个问题,曾有内行人给出解释,无法是因为找到了更好去处。举个简单的案例,考研和考取公务员同时获得成功,相信更多人是会放弃研究生,而是直接担任公务职位。毕竟对于学生而言,考研初衷就是为了将来获得一份稳定高薪工作,可眼下已经考上公务员,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针对部分研究生明明考上却放弃入学机会的做法,其他考生提出抗议,因为他们考上之后,会占据名额,将其他考生挤下去。可最后却不去上学,无疑是在耽误被挤下去的考生,难怪大家要提出不满,这样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在面对研究生录取后不去报道的行为,高校会如何应对呢?从以上几大高校的表现就可以得到直接答案,就是发布通告取消他们的入学资质。但考虑到人才的流失,社会上有人曾呼吁高校进行补录。可现实生活中,实现补录是不太可能的,理由是缺乏一定的公平性。
欧美高校是如何应对
此前,哈佛大学发布数据,秋季入学学生占据录取人数的83%。在英国和美国一些高校,应对录取但不报道的行为,通常有几类应对方式。
第一个办法是超额招生。原计划是招录100个学生,但会发布120个录取通知,将放弃名额也预算在内。
第二个常见的措施是确认环节,就是需要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进行确认回复。如果没有确认,高校会进行补录操作。再没有动静的话,高校就会取消资质。
第三个办法是对不报道的学生进行处罚,比如将其拉入黑名单,将直接影响该生未来申请。个别大学还会联系学生的新学校,要求取消录取。
英国和美国高校的做法,无非是基于两点,一个是让考生意识到不报道的后果,另一个是进行超额录取,降低人数达不到的风险。当然,这个办法对于我国而言有借鉴的意义,但不完全适用于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