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每到深夜,一位95后清华博士开始制造浪漫

主攻化工方向的他,每当夜幕降临都会独自一人出现在位于清华园东南角大楼的第十层。那是他所在的项目课题组的实验室所在地。

随着夜色渐沉,清华园内人声渐稀,仿佛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这一刻,身处实验室的史家昕没有观众,但通过用手机视频记录,那一个个精彩的化学实验,通过网络走到了更多人的面前。

科学的神秘与浪漫,知识的趣味与奥义,在一个个短小精悍的视频中让人得以管中窥豹。

和史家昕一样,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将传统的科普变为亲切可感的创意视频作品,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在冗常的生活之外,依然有所学、有所悦。

01

化学的浪漫

对于史家昕来说,走红完全是个意外。

四年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先后以@清华史大爷和@清华博士汪史大爷两个账号在抖音分享科普、实验和学习方法,陆续发布了400多条视频,已经累计获得一千五百多万点赞。

史家昕将复杂的化学知识拍得富有诗意,许多年轻人通过史家昕的视频看到了化学实验中的浪漫。

史家昕的实验视频

在高赞的“高锰酸钾与双氧水实验”视频中,史家昕将高锰酸钾加入双氧水中,明亮的紫色霎时变得透明。在文案中,他写到,“一个倾其所有,一个无动于衷”。

一场实验仿佛上演了一出化学物质的恋爱。网友评价,“我竟然在嗑两个化学物质的BE美学?”

他还曾用喷枪瞄准玻璃棒,玻璃高温融化后,一滴“泪珠”掉了下来——这是传说中的“爱神之泪”。“泪珠”能比一般玻璃多承受8吨压力,但“尾巴”一捏即碎,象征着总会有一个人,触碰到你内心的柔软。

这些“理科生的小浪漫”,在出其不意间打动了许多人,人们的身心得以从现实生活中稍稍抽离,从纯粹的科学中收获治愈和快乐。

事实上,这也是史家昕开始拍视频的初心之一。

出生于辽宁葫芦岛的史家昕,从小便有着旺盛的好奇心,他常常自己泡在书店,逮到有意思的书一看就是一下午。

《十万个为什么》开启了他对于科学的兴趣,小说和杂志又让他对文学有了天然的亲近感。

科学与文学的魅力在史家昕年幼的心中种下了种子,他开始渐渐感受到“学习”这件事,在超越了考试、成绩之外的意义。

凭借化学竞赛的优异成绩,史家昕保送进了清华学习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后,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科研汪”。

像很多人一样,史家昕儿时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幸运的是,通过十几年的追求和坚持,他真正有了无限靠近目标的可能,且乐在其中,“我觉得真正搞科研的,比小时候听到的那种宣传要有意思多了。”

02

知识之美

四年前,史家昕开始了将一些简单化学实验视频化的尝试。

他总要等到夜里九点后,当课题项目组的实验室没什么人的时候,静静地开始拍摄。这样的坚持并不算轻松,但大学里曾经辅导小朋友化学的经历还是深深地启发了他。

他常常需要反复地向自己的学生解释一些初高中的基础化学知识。

每次给学生上课时,他也在想,其实很多基础的化学反应也应该是生活中的常识,学习的意义绝不仅在于应试,像他这样有相应知识储备的人,或许可以为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也做点什么。

“把一些看起来深奥晦涩的内容,通过视频、文字或者其他有趣的形式,让大家容易理解,并且觉得,这个东西对我来讲是有用的,这是最重要的。”

在硫酸铜遇见氨水的实验视频下,网友留言,“课本上的知识变得如此美丽。”

以平台为媒介,史家昕通过视频让更多人领略到了科学的乐趣,进而生发兴趣,他坦言,这也受到了自己导师的影响,“我的导师就是很注重大众科普的一个人,他前一阵还给小学生做高分子材料的一些科普。”

史家昕的实验视频

早期拍摄时,史家昕拍摄的实验相对复杂,后来他发现应该先从简单的、视觉效果明显的实验入手,这样对于更广泛的人群来说更具有可看性。

“无论在哪,大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面都还是比较弱的,所以如果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来让大家主动关注到,就是一件好事。“

毕竟,知识固然美丽,学习之路却从来都是布满荆棘,在叩响大门之前,太多人会被学习路上的困境深深挫败。

高等数学,是不少学子的噩梦。

95后男生李天意,在成长为学霸之前,也曾被高数深深“伤害”。

大一,李天意的高数只有78分,得知分数后的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他在想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这门课。

那年的寒假,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抱着课本和资料反复地打磨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从题目当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看法,到最后他才发现,“原来这门课,其实没有那么难。”

成为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学业指导中心的一名学导后,每到期末,学院都会邀请他为学生串讲大物、高数的重点知识。

风趣的授课风格,让他在学生之间迅速走红。

李天意的讲课集锦

他在抖音上分享自己整理的教案和讲义,并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科普高数知识,也让更多深受高数困扰的普通大学生,有了换个视角学高数的意外收获。

当时那个为自己的高数成绩而沮丧的男孩不会想到,日后他会通过在抖音上教高等数学,帮助很多学生重新认识到数学之美。

“不怕滩险弯又多”,求学的路上,谁都有可能是那个被疾浪扑倒的年轻人,但挺过险滩之后,知识之美便绝不会辜负任何人。

03

涨知识的一万种姿势

在短视频平台上,除了像史家昕和李天意这样的学霸年轻人之外,还有各行各业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并想将知识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的创作者们。

其中,61岁的物理老师唐守平和72岁的同济科学姥姥正是代表。

唐守平是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退休物理老师,今年61岁。去年退休后,唐守平赋闲在家,开始了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

但闲适的生活没过太久,唐守平仍然放不下实验教学事业,他想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创造更多有趣的教具,进行教学实验。

同时,通过视频将这些实验记录下来,成为孩子们的“课外教学辅助”。

从2020年起,一年多的时间,唐守平成功做出了两百多种原创教具。在短视频平台上,他的实验也吸引了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一大批粉丝,收获了近500万点赞。

静电章鱼、天女散花、梁祝化蝶、克拉尼图形等实验寓教于乐,好似魔法课堂。

唐守平的静电章鱼实验

今年暑假期间,唐守平的科普视频悄然走红,许多网友称他为“专治学习困难症的魔法老师”。

而他自制的教具,也受到了来自高等院校的专业认可,进入了大学的课堂。其中7件教具已被清华大学采用,17件被中科院采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实验很多是非常新奇有趣的,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唐守平说。

和唐守平一样,72岁的吴於人在物理教学教研的世界里度过了自己人生的黄金时代。

退休之前,她是同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

2001年,吴於人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她还是《大学物理——21世纪网络版系列教材》《工科大学物理网络课程》等教材的第一作者。

这样一位在物理学领域资深的前辈,退休之后始终放不下的,依然是物理。她想借由自己的导引,让更多普通人能够对物理产生兴趣,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

2018年开始,她和其他团队成员开始尝试通过短视频科普物理知识。

4年时间,他们运营的抖音账号“不刷题的吴姥姥”就积累了356万粉丝,一系列精良的科普视频获赞1063.8万,播放量超过3亿。

“缘起物理、情系科学、心系孩子”的吴於人教授,也成了无数粉丝熟悉的“科学姥姥”。

那曾经遥不可及的科学大门,在如今的各类新技术平台的支持之下,得以一扇扇被打开。

吴於人

像史家昕、李天意,唐守平和吴於人这样的领路人,也正在以自己真诚的创作和无私的知识分享,将更多人带入神奇的新世界,获得“涨知识的一万种姿势”。

身处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从不缺乏知识的获取渠道,但人们的注意力却越来越难聚焦到单纯的思维与知识之上。

基于此,能够激发人们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瞬间才显得愈加宝贵。

那些充满创意与真诚的知识分享片段,或许并不深刻,却能让我们自发地循着自己思维的火花而走得更远。

正如史家昕所说,“一个个瑰丽的实验视频背后,更精彩的是科学本身。”

而一位位优秀的创作者,就像一艘艘在知识海洋中平稳前行的帆船,承引着站在甲板上的人们,在暗夜中勇敢抬起头来去看:

那头顶的星光,从来灿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