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他是一位乡村医生,跟妻子育有6个孩子,其中5个成为了博士。
大儿子蔡天文,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2008年获世界统计学“诺贝尔奖”;
二儿子蔡天武,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毕业后自己经营公司;
三儿子蔡天思,是美国圣约翰大学博士,自己创业;
四儿子蔡天润,是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博士,创办上海一家私立医院;
五儿子蔡天君,是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在银行工作;
六女儿蔡天西,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后留哈佛大学任教。
对于我们来说,家里一个“神兽”,已经让父母感到精疲力尽,而他将6个孩子个个培养成材,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谢谢了,我的家》节目中,这位父亲蔡笑晚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总结的24字育儿观:
早教教育、从小立志、培养自学、先学做人、快乐教育、爱和沟通。
02.早教教育,从小立志
1941年,蔡笑晚出生在浙江的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就立志要当科学家,但却被高中拒之门外,靠自学考入杭州大学物理系。
22岁那年,父亲病逝,他跪在父亲坟前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家庭振作起来。
他开始学医,在很多人都在为温饱而努力的年代,他敏锐地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在大儿子还在襁褓中,就开始数学启蒙教育。
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点着孩子的下巴,点几下就说几,拍着孩子的小手数数。
耳濡目染间,儿子在8个月时就能从1数到5。
学英语也是如此,他每天早上在家播放英语和日语广播,说话的时候,会夹杂一些简单的词汇,慢慢的,孩子喜欢上了这些语言。
蔡笑晚对孩子们有一个要求,就是从小立下志愿,他认为“立志”,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和魄力。
他家简陋的房间里,贴着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等人的画像。
在他影响下,小女儿5岁就立志要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学习也很自觉努力。
03.培养自学、先学做人
好的学习习惯,是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功。
蔡笑晚对此也很重视,他要求孩子们要学会独立学习,上课前,先熟悉课本,了解清楚重点、难点,再有针对性地去读书。
比起教给解题方法,他更重视教给孩子找到问题,分清问题的主次,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去感知数学。
在小女儿蔡天西11岁时,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导师徐森林,选入中科大少年班。
徐老师的理由是:“数学才能不是表现在你会解什么样的难题,而是表现在,你是否具备特殊的数学思维。”
很显然,蔡天西具备这个思维,小小年纪的她,对鸡兔同笼、牛吃草问题,都能很快解开,不得不说,这跟父亲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而在做人方面,蔡笑晚要求几个孩子都要有礼貌,学会尊老爱幼,谦虚好学。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能不能成为一幅名画,跟小时候父母的肆意挥洒有关,你的要求,就是孩子行事的准则。
04.快乐教育、爱和沟通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要求 ,一种是引导。
蔡笑晚更重视对孩子的快乐引导,他给每个孩子办了一张“银行卡”,当孩子成绩有进步时,就会给他们的卡上存一些钱。
生活中,还会给孩子出一些智力题,让孩子们抢答,有次他出的题,上高中的大儿子没答出来,反被上幼儿园的小妹说出了答案。
这就是家庭氛围的力量,当父母用积极的心态跟孩子互动时,孩子也更乐于主动学习。
而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就是孩子最强依靠。
有次小女儿蔡天西被同学欺负,蔡笑晚主动后开导她:“有时候你眼里的坏人,不一定真的坏,他有可能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如果他继续欺负你也不要怕,勇敢告诉老师来处理。”
他的四儿子上中学时想学武,蔡笑晚知道后问道:“你如果真的决定了,就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不再读书,要好好学武成为大师。”
儿子答应了,蔡笑晚真的送他去了少林寺,才2个月,儿子就后悔了,蔡笑晚告诉他做事要有头有尾,在坚持学武一学期后,儿子回家了,从那以后,刻苦读书。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书中说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要“温和而坚定”,你可以让孩子快乐成长,但一定要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父母的教育方法也要相应地调整。
但蔡笑晚的这24字育儿观,值得父母借鉴学习。
李嘉诚曾说:“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
蔡笑晚似乎更进一步,他将孩子的教育当事业来做,这才有了6个孩子相继考入知名学府,实现自己的愿望。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愿你手中有温度,用爱和原则来帮助孩子焕发出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