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国考的报名将于本月下旬开启。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下,越来越多大学生把进入体制内当成了首选目标。相信这届报考热度依然会升温。
公务员这个自带光环的职业,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机会报名的时候,争取早点上岸,显然是更明智的。但是未必所有人都有这个意识。
“放弃考公成了我的遗憾”,毕业生表示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位毕业数年的女生,说出了自己的体会,现在的她在一家私企工作;对比之后才感叹:放弃考公是种遗憾,可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应届生时没能争取,现在岁数太大更不现实。
原来,她毕业时回到老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本来在同学的劝说下,打算一起“组队复习”,参加公务员考试。谁知家长却不同意,她母亲的想法跟很多人不同。
换做是山东的父母,听说子女在准备考公,大概很开心吧。可是她的家长却觉得,当地的公务员工资较低,家里条件又不好,女儿以后估计就只能过着“紧吧”的日子。
长相平平,找个条件富足的男生,这也不现实。所以家长希望她能去企业里打拼,那里不看家庭背景、只看个人能力和勤奋程度。
结果可想而知,这位同学放弃考试之后去了外地的企业。工资确实稍微高些,可付出的却是家长很难体会的辛苦。今年更是赶上了裁员,而另一位同学却过着完全不同的舒适生活。
底层家庭的学生,明知考公务员能逆袭,为何很少报考
这样的经历引起不少网友的讨论,大家发现,在公务员考试里的考生,好像这种底层家庭的子女确实比较少。有人说,普通家庭的学生,进入体制内工作,是最好的逆袭方式。
其实很多同学明明清楚这一点,为何很少报考呢?答案很无奈。首先,他们的生长环境,决定了这方面的意识很少,家长很难提供支持。
这类学子往往是家中“第一代大学生”,你让没什么学历的父母去提醒和指导子女考公,这不现实。有些还会因为学生需要备考,不能马上出去工作,反对他们参加考试。
在一些家长想着给后代“铺路”时,有些底层家庭是把子女视为“劳动力资源”的,供完大学会认为是时候要求“回报”了。
有的家长思维很单一,并不清楚公务员跟私企工作有多大差距;并且他们对大学生找工作的期望值很高,就像那位女生的母亲,认为她去企业肯定会拿高薪,而不接受公务员的待遇。
还有,很多来自底层家庭的大学生,对公考里的面试环节望而却步。要么认为想拿高分需要有人脉做指导,不然是“白浪费功夫”。
要么则是直接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肯定无法通过。有往届考生表示自己没有“拉关系”,是通过实力考上,他们可能不相信。
归根结底,两大原因是阻止这些同学积极报考公务员的因素:家长与信息差。处在底层的家长,能做到不因学生备考而视为“啃老”,已经很不错。在具体的指导上基本无从谈起。
而实际上考公、考编制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并且需要提前进行规划,才能比较顺利地上岸。一些懂行的家长在学生读大学甚至高考时已经提前了解,这种信息不对称,给后代带去的差距很大。
来自“底层”的学子,做决定时反而不宜过多参考家长的想法
有句话是说“底层家庭的孩子早当家”,可是更多人开始意识到,这种“早当家”多半只是被迫提前“懂事”,不给家长添麻烦。
但是对于现实里处事、求职各方面的规律,我们普通家庭的学生反而非常“晚熟”。往往要自己吃亏后,还能稍微体会出一点。家长对此都没有什么概念或者是错误的指导。
所以,有位老师曾作出很现实的结论:来自底层的学子,做决定时反而不建议过多听从家长的意见。他们的思维有局限,判断能力有限,有时可能不如问问大学里见多识广的同学。
【结语】普通学生在缺少正确指引的情况下,想要考公上岸,需要自己付出更多辛苦。建议大学生大一、大二时就提前去了解和打听。以后考上公职岗位,也要牢记爱国的使命。#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