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北大数学天才张益唐, 谈及孙女的培养计划, 真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代,经常强调学生的个人努力。甚至上代人的眼中,不少家长会认为,越是逆境就越容易培养出高材生。理由很简单:他们改变命运的愿望更强烈。

似乎在那个时期,不少人还会觉得家境好的学生,大多是不爱学习的“纨绔子弟”。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意识到,这样的思维好像不对劲了。

张益唐谈及孙女的培养计划,真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很多网友知道张益唐先生的名字,是源于他攻克了“零点猜想”,在数学领域获得重要的进展。其实在学术界,张老师早已是备受尊敬的前辈。

而且他本身是出自北京大学的校友,在跟北大学子进行线上分享时,就连鼎鼎有名的韦东奕也坐在教室听得津津有味。这画面可真是令人激动。

旁边的同学因为知道韦东奕不喜欢社交,还特意坐得远一些,避免打扰到他。其实在我们普通大众眼里,韦东奕已经是相当出色的人物了。

实际上就学术方面而言,张益唐的天赋和贡献,连“韦神”也会甘拜下风。他们虽然研究的主要方向不同,但是张益唐的水平确实不可小觑。

不过,除了他的“零点猜想”,让网友热议的是其他层面。或许是个人性格的差异,再加上他北大毕业后去了美国深造,两人展现的风格完全不同。

张益唐则更愿意分享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生活。他透露出的“孙女培养计划”,听完真让普通家长很是感慨。

张老师表示:国内的家长还在“双减”中,但是他的小孙女才上小学,已经进入“天才班”了。原来,孙女从小就展现出数学科目上独特的天赋,接受能力很强。

他还透露,孙女已经报名“编程班”,并且是和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学。而小女生还“信誓旦旦”地讲,以后要比他更优秀,拿到更多数学界的奖项。

这段话让很多国内的普通家长五味杂陈。一面经常被告诫,不要给学生太多压力,编程班、奥数班没有什么“大用”。

一面,高知家庭本身就有更好的教育优势,培养后代却更重视这些方式。不禁让人困惑,差别为何这么大呢?

高知家庭的培养模式,跟普通家庭反差很大,原因无非两点

其实张教授透露的培养计划和家庭教育风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些城市中产或者高知家庭,送学生去私立“牛校”和“天才班”,已经是常态。

但是“天才班”里的小学生,一定就是真的“天才”吗?未必。只是达到一定天资,自己也肯努力,再加上家庭给予的教育支持,他们比多数同龄人有更多助力和潜力。

有网友比喻成“开挂的人生”,确实有道理。我们普通人,相当于“没被充值”的玩家,技术再高也有瓶颈。他们却不一样。

所以两种家庭的培养方式,也会呈现很大区别。说到底无非是两种原因。第一,高知中产家庭已经有足够的“家底”,使得后代有退路,能兜底。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培养学生往往不是看眼前的成绩,也不一定完全按照学校教科书的学习进度来。而是愿意花成本送学生去其他赛道。

其次,高知中产家庭自带培养优势,他们本身擅长指导孩子学习,而且教育的思维更开拓。越是开明往往越不局限于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后代的能力。普通家庭却是有心无力的状态。

承认这种差距,才更容易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后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高考状元,还是各项冠军,似乎真正的“草根”学生越来越少。了解一下家庭背景,要么高知、要么比较富裕。

以前总说优渥的条件下,学生没有上进心。现在才明白,那只是一部分情况罢了。实际上,这些家庭更加重视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后代,争取一切资源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

看清这种差距,并不是普通人放弃的理由。只有承认这样的现实,才能让家长和学生在接纳的基础上,尽量寻找适合的逆袭方式。

否则,只是给学生“打鸡血”,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很难成为持久的动力。相反,接受不同家庭带来机遇上的差别,才会培养出适应能力更强的后代。

【话题】你如何看待张教授的培养计划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