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292人当选院士, 北大清华排名榜首, C9联盟、985高校是主力军

近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在这次大会上,选举产生了50位院士,而我国共有10位科学家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占比达到20%。

新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中国科学家分别是:朴世龙、乔杰、段文晖、叶向东、张跃、郭子建、杨维才、李劲松、杨翠红和洪明奇等。

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新增院士共有3人,排名第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新增院士共有2人,排名第二位。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台湾医药大学等5所高校的科学家,各1人,排名并列第三位。

中国自从1984年以来,每一年都有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其中,2020年中国科学家共有7人当选,来自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2人,来自西北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香港大学的各1人。

2021年中国科学家共有7人当选,来自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2人,来自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台湾中央研究所的各1人。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C9名校、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是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主力军。

我们不妨将1984年以来,共39年的当选情况作出一个全面的分析,使网友们对中国科学家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当选情况,作一个全面了解。

第一,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在7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中,共选出1393名院士。平均每年增选35.71个。

这些科学家都是经过反复挑选的高科技人才,因此,他们都是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杰出人才,是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引领者。

第二,中国科学家共有292人当选,平均每年有7.5人左右当选。

由于2009年、2017年当选数据缺失,因此,中国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人数,每年都超过8%。而从总占比看,不计入2009年和2017年的数据,也达到了20.96%。

第三,中国科学家是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主力军。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超过10人以上的年份,分别是:1985年、1993年、2001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2022年,共有16年,占比41.03%。

从以上年份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科学家近年来当选发展中国院科学家的人数呈现总体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第四,中国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人数最少的为2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仅为2人的,共有7年,全部发生在1997年之前。

当选人数最多的是在2010年,共有18人当选,创造了我国科学家在该科学院当选人数之最。其次是2001年,共有16人,也为数不少。

第五,中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含金量十足。

据了解,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共有近20人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我国的华罗庚、卢嘉锡、周光召茅以千、路甬祥、李振声、刘东生、吴文俊、吴阶平等著名科学家,都曾当选。

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也曾入选。总的来看,我国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都非常有实力,货真价实,实至名归。

第六,C9名校是中国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核心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共有15人当选,排名全国高校第一位。清华大学共有9人当选,排名全国高校第二位。

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有7人当选,并列排名全国高校第三位。南京大学共有6人当选,排名全国高校第五位。

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5人当选,并列排名全国高校第六位。南开大学共有4人当选,排名第八位。兰州大学共有3人当选,排名第九位。

“双非”大学中,江西农业大学有2人当选,显示了这所大学在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绝对实力。

总体上来说,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技术研究资金的投入快速增加,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迅速赶超世界,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预计,我国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人数,还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且继续保持主力军的角色。将见证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快速崛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