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学术影响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自科项目: 20校官宣获批!

不得不说,我国财力逐渐增厚,对科研的投入也不断增加。这不仅有助于在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大批未来杰出科学家,抢占世界科学前沿,成为科学技术的引领者。

在这个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司资助科研之职。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目标,设立有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其中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极为引人注目。

不过,还有一个项目设立时间不久,资助费用超过1000万元,极受高校重视,这是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这个项目审批极为严格,每年也就40个左右。获得此项目的院校不仅体现出当前实力,而且预示着未来发展潜力。下面看一看具体情况。

(一)每年40项,每项资助1000万,资助时间为5年。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于2019年启动,当年资助45个项目,直接费用是44580万元,每个项目平均接近1000万元。2020年资助46个项目,资助5年,每个项目直接费用1000万元、间接费用200万元。

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造就能够在国际科学前沿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所以申报与获批极为严格。

第一,必须年轻。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能大于55岁,作为研究骨干的年龄自然要求更低。

第二,必为群体。这个项目不是资助某个人,而是资助一群人。这一群人还得有个特点,就是有共同的研究兴趣与研究方向。在这个前提之下,他们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自主组建团队,自主开展创新性研究。

第三,同一单位。此项目要求申请人和参与者为同一依托单位,这主要是为了可以随时随地研究。这与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其他项目大有不同。

第四,必须专心。一个人只能申请一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所以正在承担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带头人和参与者不能再次申请和参与申请。这应该是为了集中精力进行研究。

(二)学术影响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人才计划类项目。

尽管与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费用相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并不是最多,但也相当有力度。

这个项目的最大特点在于关注度和影响力。赢在当下不是赢,赢在未来才是真正的赢。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就是着眼未来的项目,让研究自己选择研究方向,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从各年度获批项目看,都是极为前沿的课题。

一所高校能否获批此类项目,起决于三个关键,一是有无年轻的学术带头人,二是有无一群具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年轻人,三是这些人能否组织起来寻找到最为前沿的研究方向。要做到这三点,没有相应的基础是不可能的。这样的项目不可能从零开始,而是建立在科研积累之上。

这三点反映现有师资队伍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整体实力,主要是预示着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后继有人的体现。所以,该项目也就成为我国目前学术影响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人才计划类项目,高校极为重视。

竞争有多激烈?2019年各单位提出240项申请,只有45项奖批,通过率为18.75%,不到五分之一。

(三)20多所高校陆续官宣,2022年获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2022年有多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根据评审方面的信息,43个该类项目获得资助。一些高校已经陆续公布了获批信息。

兰州大学——由唐瑜教授牵头申请的“稀土功能材料”获得资助。严纯华院士为该项目的学术顾问,研究骨干有张浩力教授、席聘贤教授、曹靖教授和汪宝堆教授。该项目致力于解决稀土科技发展瓶颈问题,为建设世界稀土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大学——由邓旭亮教授牵头申报的“牙/颌骨功能修复生物材料”获得资助。研究骨干有卫彦教授、张学慧副教授、游富平研究员、吕丹研究员、韩国军研究员。该项目的目标是为解决牙齿缺损修复体寿命短和颌骨缺损修复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中国科大——李微雪教授牵头申报的“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设计基础”获得资助。研究骨干有曾杰教授、路军岭教授、吴宇恩教授、梁海伟教授和蒋彬教授。该项目的目标是为跨越催化基础科学研究和工业需求之间的鸿沟提供设计基础。

福州大学——由江莉龙研究员牵头申报的“氨能源催化工程”获得资助,既是福州大学零的突破,也是福建省属高校零的突破。该项目的学术顾问是付贤智院士,研究骨干有鲍晓军教授、袁珮教授、刘福建教授和梁诗景教授。该项目的目标是引领以氨为能源的新催化材料、新装备和新技术创新发展。

空军医大——由武胜昔教授牵头申报的“感觉异常与情感认知障碍交互作用机制”获得资助。这是该校第三个此类项目。

2022年获批此类项目的还有国防科大、上海交大、北京师大和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名校,也有北京交大、华中农大、南京医大、南京理工等特色强校,重庆邮电大学作为一所“双非”也成功获批此类项目引人注目。

#高考择校#

网友们,日子越过越好才是真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是蓬勃发展还是顺势前行,是勉强维持还是呈现颓势,差别在于人才。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获批既反映当前活力,也预示未来潜力。不知你们对此有何见解?期待留言讨论,供阅读此文者欣赏。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1校获批15个“基础中心”:北大4个,复旦3个,6校首次获批!

盘点近两年“国家重大专项”:170所高校承担883个项目!

部级重要项目:同济南开均获优秀,吉大武大大工却有不合格?

一所“双非”三获“国重计划”项目,联合“985”研究:是哪校?

高校前五:厦门大学静悄悄地主持2个、参与4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