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尘埃落定,高考作文又上了热搜。全国I卷高考命题作文“对春秋时代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哪个感触最深”又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牙对齐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每年高考作文必上热搜,“文以载道,字传千古”,是中国古代文人千百年来赓续不断的文化传统和情怀,决定了人们对作文的特殊情结。
今年这个关于“春秋时代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既往不咎,起用管仲、鲍叔牙唯才是举、管仲鞠躬尽瘁”的故事,这道题目表面上看,仅仅是根据一则历史材料写读后感,但最重要的表达要求,就是讨论主题明确,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谁的行为最有想法。
因此,不仅是结合材料,同时也是在考学生的阅读量,需要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品格力量,也就是更深入地考察学生们对历史的思考与判断。
而人们对于这类最值得推崇阅读的中国通史书籍,褒赞最佳的当数《中国人史纲》。
《中国人史纲》
《中国人史纲》,其实是一部在监狱苦难之中完成的杰作,它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一直写到20世纪初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写尽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的苦难与骄傲;以事件为纬,内容涵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皇皇巨著。
哲人里希特在《长庚星》中说:“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
在难以计数的苦难中,产生了众多杰出人物,他们的坚强和不屈,足以令天地动容,万人敬仰。比如屈子与《离骚》、司马迁与《史记》、孙膑与《孙子兵法》、曹雪芹与《红楼梦》等。
鲲鹏山曾经说过:“史学成了人学,必然形成了戏剧性,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而苦难是人生的培养基,正如监牢成为了作家柏杨的写作室,在狱中苦难的9年零26天,呕心沥血书写出了《中国人史纲》。
01 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能够写出《中国人史纲》,与他的特殊经历息息相关。
柏杨
柏杨是台湾著名作家,著有历史、小说、杂文、通鉴等多部著述,代表作有:《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柏杨版资治通鉴》,是影响两岸中国人数十年的人物,是人文大师。从1950到2004年,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史学写作,十年人权,有华人处,就流传着柏杨的作品。
历史学家唐德刚有这样一句话:“柏杨的生平,在他呱呱坠地之日始,便构成传统中国社会里一种标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个小孤儿。”
1968年,台湾尚未“解严”时期,他任平原出版社社长,因“大力水手漫画事件”,触怒了台湾当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被判处死刑,几乎被枪决,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2年,后又被减为8年。
在监狱中,他意志坚定,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1977年4月1日获释,实际被囚禁9年零26天。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
柏杨曾经这样阐述过自己的创作立场:“我建立我自己最基本的史观,就是我为小民写史,而不是为帝王将相写家谱,写嘉言懿行;我想突破两千年以来被视为正统的、以朝代为单元的体裁。”
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书籍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
书中表露的是他对人性的关切、对苦难的同情,用浓烈的笔触,书写对中国人的“爱之深,责之切”,让《中国人史纲》在一众中国通史读物中独树一帜,成为经典。
《中国人史纲》,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自面世以来,不断再版,深受欢迎,成为中国人了解中国通史的首选书籍,青年学子,更几乎人手一册
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的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减衰。
《中国人史纲》不仅是柏杨先生史学著作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历史通俗写作中的杰出开拓之作、引领之作。在同类书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及格的竞争者。
02中国人共同的家族史、最好读的中国通史
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惟一的立足点。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中国人的历史舞台,是世界上最巨大、最古老的舞台之一。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明。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路又是如何走过来的?人生是历史的独本剧。柏杨笔下的舞台上,起承转合,浅唱低回。
从神话时代的开天辟地,传说时代的黄帝轩辕,半信史时代的商朝周朝,信史时代的春秋战国,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到诸子百家争鸣、战国时代,秦国变法、汉匈和战,在不断的战争和不断的政变中,出现中国第一个大黄金时代;
到李世民时期的盛世大唐的第二个大黄金时代;再到入关的满洲人建立的大清王朝的第三个大黄金时代、以及大混战的五胡十九国与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高度集权、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的明朝的大黑暗时代。
正是这个五次重大转折,奠定了中国的疆域、文化、价值观、经济结构、社会分层和国际地位,揭示了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
03内容通俗易懂、独具匠心
这本书虽然是宏大的历史,然而柏杨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富于文采的白话文字,用词之妙与精准,绝对独具匠心。
①以世纪分章,以问题分节
中国历史最使人困扰的是年号问题,这本书不以帝王年号而以普遍的公历算法来纪年,将一个世纪分成十个年代来分别表示,用公元纪年代替中国的王朝号、国号和年号,用今天的名称代替古代的人名、地名,对帝王们直接称名道姓,不再称其尊号。等等做法,都使得全书脉络清晰,重点主题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阅读。
《中国人史纲》
②语言优美,独具文学性
柏杨的文笔优美抒情,那一开头的排序,是从临空照视的角度来看大地:空中、马上、河流、湖泊、山脉……作者仿佛是一位天外飞来的时空旅者,从天上俯瞰大地,而不是地面上一个普通人,迈着沉重的脚步,缓慢跨越这广袤的大地。
这简单的运镜,让人很难想象柏杨是在那狭窄简陋,囚犯簇拥的守房里勾勒出来的。
具有文学性的文笔,在不改变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削减掉历史著作惯有的古板晦涩,以便于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理解。
③表格辅助,清晰明了
书中开创性地在写作中,用表格作为辅助手段,把各种混乱的时间线、事件与人物关系,汇成一个个条理清晰的表格呈现出来,大量地以表格来代替冗长叙事的方式,既简洁明了,也大大地增加了阅读的愉悦。
比如在第十七章《第四世纪》的第二部分“大分裂时代开始”一节中,柏杨通过世纪、年代、开国年、国别、开国君主、民族、首都、亡国年、年数、亡于十个方面,把影响中国命运的大分裂时代的五胡乱华十九国表述得清晰明了。
《中国人史纲》
④ 中西对照的历史视角
这部书在每一章的结尾,都会将中西方同时期的历史事件相比较,整理出一个重要事件的对比年表,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纪开始,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未来的发展,以便让读者们一目了然朝代的兴衰更替、进步与落后,突显别具匠心和视野。
04柏杨先生生命之作,最好读的中国通史
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读《中国人史纲》呢?
作者常常开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便使历史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正如上面提到的2020年高考命题作文,《中国人史纲》第七章第二部分“五霸”与第三部分“齐国霸权的兴衰”(第111-117页)中,清清楚楚地叙述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并加以阐述。
这本书中,封建的余毒、传统文化的糟粕、对个人的漠视、官僚主义、阶级固化、文字狱…这些在其他的中国通史中被有意无意隐去的东西,全都被柏杨揭破在我们眼前。
柏杨的标准是国家民族和人道人权,他不掩饰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污点,也展示出中国对全世界全人类文明作出的辉煌贡献,所以在这部书里,你经常能看到柏杨对于某些朝代、某些帝王将相等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
这部以“中国人立场”写作的通史里,就像八十年代,只有柏杨敢正视《丑陋的中国人》,直击中国人的劣根性一样,许多话只有柏杨会说,也只有柏杨敢说。
柏杨名著《中国人史纲》,代表的是作家写史的一个高度,是平民治史的一个高度。
正如周国平说:“面对社会的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优越于那些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
智者说:“苦难的黑色只是生活的背景,希望的黎明。努力挥洒生命的色彩,勇敢向前走,苦难的黑色,就会变成黎明最美丽的天空。”
因此,柏杨不屑对帝王将相进行虚伪的歌颂,他直呼其名,舍弃所有无谓的谥号、尊号,把他们一个个拉下了神坛,当成普通的中国人去评判。
同时,柏杨也把目光聚焦于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他同情劳苦大众,蔑视权贵军阀,以人性和人权作为唯一的立足点。
这种立足中国说史,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仅是柏杨书写历史的独特方式,更暗含了他看待台湾问题的态度。
“中国版图就像一片和平宁静的海棠叶,台湾岛和海南岛,像镶在叶柄下方的两颗巨大珍珠。南中国海诸岛,则是无数散落在碧绿海水中的小的珍珠群。”
这是柏杨对大陆母亲的呼唤,是他渴望回归的美好心愿,表达了他对祖国真挚而浓烈的爱意。
因此,《中国人史纲》是一部有态度,有人情味的中国通史。
《中国人史纲》
而读史为了鉴今,只有读懂我们因何而来,才能思考将往何处,所以,《中国人史纲》“以人为本、以史为鉴”的真正意义,不管对于过去,还是将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