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家境普通、文化水平一般的家长,越希望学生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其实在他们心中,改变命运的不是高考,而是大学。这些家长理所当然的认为:学生只要考上了大学,毕业就能从事高薪工作。
但现实却是,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三千块也许招不到一个保洁,但却能招到一个211大学的毕业生做文员。要么失业,要么做勉强糊口的低薪工作,这才是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所面临的处境。
当家长也意识到这一点时,开始有了新的努力方向:那就是督促学生考研或者考公,似乎只有这样才算的上是正途,就算第一次考不上也没关系,只要学生愿意表态自己继续努力的决心,在家长心中他们就是最懂事、最上进的学生,家长甚至愿意继续供给生活费。但学生心中,却并不情愿如此。
“非要啃老才算孝顺吗?”大学生拒绝考公被骂不孝,家长另有苦衷
来自山东的何同学,毕业于一所211大学某经管类专业,校招期间,何同学并没有收到自己心仪企业的offer,拖到毕业,陷入了毕业却将失业的窘境。
家长于是劝说她备考研究生。起初何同学有些犹豫:现在开始备考,已经很晚了,等于是和二战的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自己当下确实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于是只能选择先备考试试。
但第一年准备并不充分,加上考研人数激增,分数较去年提高了二十几分,这一切都令她猝不及防,家长劝说她再准备一年,可她说什么都不愿意。
一年的时间内,同届的同学不是考上了研究生,就是工作已经步入了正轨,只有自己还一事无成,靠家长给的生活费生活,于是何同学决定,先找一份普通工作,虽然工资只有三千多,但好歹能够养活自己。
但家长得知后却气愤不已,大骂她不孝:大学毕业干这种没发展的工作,以后还能有什么出息?就算不想二战考研,备考公务员也可以,总之必须先辞了现在这份工作。
何同学非常无奈:难道非要以考研、考公的名义在家里啃老才叫孝顺吗?为何我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赚钱,在父母的眼中却变成了不孝呢?
家长也有自己的苦衷:供养孩子读书这么多年,最少花了三十多万,好在她听话又努力,成绩一直不错,但没想到,现在连大学生也这么不值钱,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好工作,除了读研和当公务员,在家长的眼中,再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了。
大学生有发展的潜力,家长不应急于一时之功
对于和这位父母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通常是家境一般,家长省吃俭用把最好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且家长的学历不高,因此更加期待学生能提高大学学历,找到一份高大上的高薪工作。
但大学生太多了,多必然导致贬值,对于没有社会经验你的大学生而言,一切只能从0开始,因此从基层一步步锻炼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之路。
家长养育学生多年,所付出的财力和精力之多,迫切地希望在学生毕业后得到回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大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磨练,也需要发展的空间。
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把所有未完成的心愿都交给学生去完成,把对于学生的期待值拉满,这种过于沉重的期待,早在无形之中转化成了压力。
家长也要接受一点:很多学生都是平庸的大多数,就算在高考中打败了很多人,进入了优质大学,今后的每一步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家长要做的是放宽心态,尊重并且支持学生的选择。
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帮助他们收集企业招聘信息等等,这些远比强迫他们在考研和考公之间二选一更加实用。
其实何同学的当下处境,考公原本是最适合她的发展方向,若不是家长的强势导致她对考公产生了抗拒,也许她也会愿意报考公务员。
可见家长的做法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若是强迫,必然招致逆反,但若家长只是提供给学生需要的信息,那若她感兴趣,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考公的队伍之中。
笔者寄语:
学生也要体谅家长的辛苦,尽管当下不能回报父母的付出,也要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尽可能换位思考,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家长也不要一时冲动,就给学生冠上“不孝”的帽子,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容易彻底伤了孩子的心。#考公#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