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同学的父母彼此都是好友,三个孩子关系也非常好。
三个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在一起,后来因成绩不同才分别就读于不同的高中。
这一年高考,A考上了专科、B考上了普通本科,而C则考上了985。
很多人都说三个孩子都有美好的未来。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未来他们三人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明显。
01.
学历,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前几天偶然看到关于“武汉打工人工资段位”的一张图,里面的数据让人扎心。
在武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月薪中位数是11000多元,本科生的中位数是7100多元。
可是大专呢?
中位数是5400元,是研究生的一半,本科生的三分之二。
从这张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高学历人群的工资收入与低学历人群的工资收入分层十分明显。
据《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表》显示,在所有毕业生中,收入遥遥领先的,依然是那些来自双一流的名校高材生。
工资差距,也仅仅是学历不同的一个区别。
在大学生招聘现场,很多人才算真正明白了学历的重要性。
一位参加招聘的毕业生感叹,如果开个不夸张的玩笑的话,在招聘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
“博士您坐下,硕士你留下,本科你等一下,专科你让一下。”
学历不同,在HR眼中的地位则不同,而这正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一档电视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一个叫丁辉的求职者走到了大众视线之下。
高考时,他只考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在大学里,丁辉也是浑浑噩噩的。
室友在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他在打游戏。室友在考研的时候,他在刷小视频。
直到临近大四,才惊慌失措地发现:
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考研,自己的希望都不大。
临近毕业,室友问他:丁辉,你有什么打算?准备去哪面试?
他不知如何回答,只能回复:随便面一下。
二本的学历,且身无一技之长,最终他成了一名销售,整日陪客户喝酒。
还好他及时醒悟,不想再这样蹉跎下去,决定背水一战,裸辞考研。
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华东政法大学,成为法学硕士,从此也就有了这段二本本科、大龄裸辞、跨考法硕的人生履历,实现了一个普通人的逆袭。
他的人生,豁然开朗。
然而即便如此,在节目中,他依旧遭遇了面试官毫不留情的质问:
“你不是法本,本科也不是名校,我们凭什么要选你?”
于是在被淘汰后,丁辉在微博发自肺腑地写道: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到高中时代,我一定会拼尽全力让自己的第一步迈得更坚定。尤其是初、高中的孩子们,高考第一步一定要把握好,否则后面可能会用很多步来弥补,真心希望大家以后的人生都能少走几步弯路。”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自己优秀,就会与更优秀的人站在一个平台。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努力把握求学时光,因为读书确实是一条更好走的路,是一条实现梦想的捷径。”
看,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很多时候你不屑一顾的学历,其实正是你与他人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哪怕事后你弥补,也终是落后一拍。
有些事,错过就是错过了。
02.
进入好学校,才有机会和优秀的人同行
有人说,不管就读于什么学校,只要好好学习,难道还没有前途了吗?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但有些东西,在择校、择专业时已是注定。
一位去北大交流过的本科学生曾这样写道:
“从校园建设、环境设施到图书馆、科研资源,北大都比我的母校好太多了!
北大的活动通知栏上世界级学术讲坛、大师讲座排得满满当当,而我们这样的交流活动,一年可能只有一次。
课余生活及其丰富:攀岩、滑冰、健美操、辩论赛、国际夏令营等更是任你选择。”
言语中充满了羡慕。
的确,相比普通学校,名校不仅生活条件优越,而且这里有一群同样优秀的同龄人。
而只有将自己逼进一所好学校,才有机会和优秀的人同行。
西北工业大学官微晒出一张学霸的日程作息表,这张密密麻麻的表,是该校学霸程泽堃对自己学业生活的总结记录:
注意看表最下面一栏,他几乎每天做数学建模模拟题到大半夜。
即便在课外时间,学霸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依旧用在努力拼搏、提升自己上。
而在一些普通学校里,则恰恰相反。
有很多人都觉得,大学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进入了大学,就不需要努力学习了。因为,不管自己是不是努力,都是可以拿到毕业证的,大学生活混日子的即可。
有位同学这样说:
“除了我以外,剩下三个室友整天打游戏,很少看到他们停过,经常是玩到下半夜。还继承着祖安文化传统,并伴随着抽烟酗酒,让我不得不在零下十多度的冬天开窗透气。”
教室里空空荡荡似乎也成了正常,以至于老师也很无奈:“每次上课20分钟还不来的,就是躺床上或者在宿舍打游戏。”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此以往,再好学的人也都会被身边的人同化。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隧道视野”。
指的是当一个人处于隧道之中,视野自然会被限制在狭窄的区域。
安于现状者,未来注定也不会走得太远。
只有当你跳出了狭小封闭的圈子,进入到更大的空间,才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
都是学生,一时半刻,或许看不出差距,但时间总会给出答案。
人,只有站得够高,才能走得更远。
考个好大学,手握名校学历,才是将来走向社会,和他人竞争时最有力的筹码。
03.
有规划的人生才叫蓝图
既然人人都知道选择一所好大学的重要性,尤其在愈来愈内卷的当下,可这条路实现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名校每年的录取名额有限,而每年高考的人数却在逐年增长。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显示:在我国1243所本科院校中,985院校只有39所,仅占比3.1%。
而当年我国高考适龄人口为1712万人,高考报名人数为1031万人,其中985录取人数为19.9万人,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加起来的录取人数只有7200人。
可即便是赢过高考的“千军万马”,也得到名校入场券,人生就一切顺遂了吗?
在我国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意味着人生的成功。
可现实远没有这么简单,没有人能够保证,考上985就一定前途光明。
近些年,考场出色,跃了龙门,最后无法与时代接轨与社会相融,而“泯然众人矣”的青年,也不在少数。
在豆瓣上有一个特别的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简介很有意思:985 five 大学,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
这个2020年5月10日创建的小组,至今已有11万余组员,成员仍在不断增多。
其创立者正是一个985毕业生,步入社会后他才发现,自己除了学习、做题,什么都不如别人,因此他创立了这个废物引进小组。
李乐是这个小组的一员,他毕业于一所双一流211学校,专业却是自己不喜欢且不擅长的机械工程。
而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顶尖的律师,好不容易熬过了学业考试,三次考研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于是他选择北上,和网友拼房,打地铺,房租1200一个月,可投了几十份简历,还未收到offer。
现在的他甚至在考虑要不要去酒吧做调酒师兼服务员,转正后一个月工资5000元,而他最羡慕的还是那个通过校招进入某知名电商平台的同学,现在年薪20万。
李乐很坦然地形容,现在的自己是个“废柴”,就是“没用,没有出息,又不会赚钱,又不会交际,各方面能力都不行”的人。
在这个小组中,同李乐一般出身名校,却工作、生活不如意者比比皆是。
有太多人因为选错了专业,而蹉跎了时光。
有的是不喜欢这个专业,大学没有好好学;有的是专业非自身所长,学得分外艰辛;有的因为专业冷门或竞争激烈,就业艰难。
总之,一步之差,大学四年的时光就这样浪费了。
而这,其实还是在高中阶段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所导致的。
选专业的重要性不亚于第二次高考,它直接关乎未来的工作和事业发展。
如果你天赋异禀,那么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上,可以忠于自己的个人兴趣,不用在乎这个专业是小众还是大众,是热门还是冷门。
但如果你只是普通人,或者说是比较勤奋、优秀的普通人,你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不能由着自己的兴趣来,而是要把志愿填报与社会发展趋势、未来职业规划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
就如同教育专家熊丙奇所说:
“不要抱怨社会能给予自己什么东西,要考虑自己能创造什么东西,要思考‘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把握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毕竟没有规划的人生那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才叫蓝图。
04.
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一个人的成功度与目标的清晰度往往是呈正比的。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人生规划的重要。
尤其在新高考改革实行后,在高一阶段,就要开始考虑选考科目的情况,以尽早确定主攻科目,这也是学生与家长面临的一道重要的人生选择题。
因为只有做好规划,确定好目标,才能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质和优势,活出自己的精彩。
既然规划如此重要,那要如何才能做好合理的人生规划呢?
1. 充分认识自我,是规划的重要前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了解个人的特质与期待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的特质可以通过科学的测评了详细解,例如,想了解职业兴趣,可以选择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想了解个人的人格特质,可以选择MBTI、大五人格等测试。
当然,除了科学的测评,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一些特质进行了解。比如职业兴趣,有的人更倾向于与物打交道的工作,读书的时候就喜欢动手做一些小发明,小创作等等,他可能更倾向于技术类的一些工作。
除了个人的特质之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希望在什么样的城市生活?我希望做一份什么类型的工作?虽然,这个期待是动态变化的,但只要始终有期待,它就会给我们更多的力量与前进的动力。
2. 了解多元升学途径,弯道超车
高考并不是升入名校的唯一途径。
现在上大学的方式有多种:统招、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保送生、三大专项计划、艺术类专业招生、高水平艺术团、体育特招生、军校生定向培养士官、公安院校招生、航海类专业招生、三项招飞、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港澳高校招生、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定向招生,大概有17种升学途径。
如果对这方面没有了解,很容易错过一些适合自己的升学途径。
因此,在高一阶段,考生就可以对各种升学政策进行了解,及时做好个人的升学规划。
3. 制定规划更需要切合实际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以清北这样的名校为目标,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让人丧失信心,最终也失去了做规划的意义。
制定适合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得着的,有成就感的目标规划才更合适。
同时规划的制定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在制定升学规划时,68%的家长最看重就业情况,而学生则更重视自身兴趣的影响。
因此,如何平衡大学与专业、兴趣爱好与职业发展,都是必须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如果对升学规划方面的信息不了解,可以找专业的老师咨询后再做决定。
说到最后:
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唯一的。
人生的每一次选择也都是决定性的。
A、B、C同学以后有没有美好的未来,取决于他们的选择以及行动力。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高考至少可以决定他们未来的5-10年。
而这5-10年,已经足够耽误一个人,成长一个人。
很多时候当你醒悟过来,往往已经没有追赶的余地了。
所以为了不让人生留下遗憾,生涯规划要趁早。
毕竟,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