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宣布将于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即将得以进一步优化,沉寂许久的出国留学相关行业也随之出现回暖迹象。
有海外留学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近年来,留学生的海外学习生活均不同程度受到留学目的地当地疫情扰乱,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留学成本也有所增加。留学中介行业从业者也透露,以往的留学热潮在这一时期遭到冷遇,一些中介机构的业务量大幅缩减。
有机构反馈,至“官宣”对新冠感染即将实施“乙类乙管”前后,业务咨询量出现明显上升,但行业能否就此回暖,仍需“乙类乙管”正式实施后才能显现。
疫情期间留学成本明显上涨
不少留学生表示,近三年留学最大的变量因素就是新冠疫情。疫情期间往返国内外的交通成本是各类花销中上升最为突出的,甚至有不少留学生因此选择留在国外等待疫情结束。
在日本留学的博士生郭瑜讲述,他在日本攻读学位的全部成本大致可划分为学费和生活费两大部分,其中学费折合为人民币约7万元/年,生活费约为10万元/年。
“我留学的学校学费在日本相对来说贵一些,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比起欧美还是比较便宜。”郭瑜说,“刚开始留学的时候,这些支出主要来自家庭支持,后来我在当地找了兼职教师的工作,加上奖学金,基本上可以覆盖生活方面的支出,只有学费部分需要家庭来承担。”
日本爆发疫情后,当地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随之发生变化,疫情严重时期,当地的高校教学都转为线上,郭瑜的课程也不例外。这一时期郭瑜的学费和生活成本并没有发生明显的上涨,“日本的通胀水平其实还可以,就整体来讲,开销上的变化并不大”。
但疫情对留学的冲击还是不可避免,不少留学生所在国爆发疫情后都纷纷选择回国。有留学生反映,当时日本往返国内的机票价格出现暴涨,“以往2000元左右的单程票在疫情期间涨到一万元以上,且一票难求。即便顺利抢到票回国,落地后隔离、检测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郭瑜回忆:“疫情期间我一直留在日本没有回过家”。一方面,考虑到回国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在日本当地可以兼职赚取报酬,而一旦回国就失去了这样一项收入来源。在郭瑜的留学“账本”中,“回家上网课的话,就相当于是纯支出”,所有的成本都压给了家庭。
相较于日本留学,美国留学的成本则略显高昂,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使得这笔支出更具不确定性。全球疫情爆发前,小叶曾在美国芝加哥某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据其讲述,留学期间的学费是每年5万美元,生活费大约为每年2万美元。
“当地的大学官网一般都会公布留学生的学费以及当地的物价水平,以供有意向者参考,有的学校学费会逐年略微上调,生活费可能会受当地物价水平影响。”小叶说,“就留学成本而言,人民币与当地货币的汇率变动也会影响到这笔支出。疫情以来,美国通货膨胀明显,汇率也出现上升,留学成本必然会增加。”
此外,在出国留学的准备阶段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培训或中介费用,多名留学生表示,这笔支出因人而异,准备时间越长,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一般也会越多。郭瑜和小叶都曾接受过语言方面的培训,郭瑜花了半年时间学习日语,经济上支出约4000元,小叶则是花了“大概几千元”。
留学市场缓慢升温
对于国内从事留学业务的中介机构而言,疫情形势的转变也使行业转向良性发展。
奥多留学的创始人之一张奥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疫情以来,留学行业的业务发展经历了一次急剧下挫,之后又缓慢回升。而近期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作出一系列优化,出国留学出现明显的升温趋势。
据张奥多回忆,疫情在全球大面积爆发时,既定留学的学生在规划方面也做出了极大的改变。“由于当时国内疫情防控较国外更好,有一些已经拿到欧美国家offer的准留学生将目光转向周边的国家或地区,恐慌情绪下,不少学生转而申请了香港高校,也有的学生选择攻读校址设在内地的一些海外高校。”张奥多说。
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也使不少意向留学的人心里打退堂鼓,对于机构而言,业务量下滑严重者甚至会面临“守业”的困难局面。张奥多坦言:“最严重的时候,公司的业务量较往年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压力还是挺大的。”
幸运的是,这种处境并没有行至崩坏边缘,当疫情趋缓,出国留学又被很多准留学生们纳入规划,机构的业务运作开始慢慢朝正常方向发展。
张奥多分析称,意向留学的主力群体是即将毕业的年轻人,如果放弃留学,他们面临的选择就是考研、考公、就业三条路,竞争形势同样严峻。对于原本就为留学做了长期准备的人来说,因疫情直接放弃并不明智,留学市场依然存在刚性需求。
据奥多留学业务观察,初期顶着疫情防控风险出国的留学生所反馈的外部信息较为乐观,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后来者对于疫情的焦虑和困扰,留学市场逐渐解冻。
“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以来,又恰逢国内高校研究生考试结束,机构的咨询量明显比去年同期高涨,留学市场正在逐步朝正常方向恢复。”同时,张奥多坦言,“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短时期内出现市场‘井喷’式增长的迹象还没有显露出来。”
种种变化之下,出国留学是否还有“性价比”?
留学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也引起了行业内的重点关注。
据新东方2022年6月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意向留学群体中,本科及以上阶段人群仍是留学申请主体,占比高达73%。其中变化较为明显的是,选择先毕业再留学的人群逐渐增多,调查显示毕业后再计划留学的意向人群比例由2016年的9%增长至2022年的15%。
由于疫情导致留学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意向人群更加集中于对此“有备而来”者。调查显示,将留学准备期规划至两年以上的人群比例大幅增加;有海外学习经历或就读于国际学校、国际班之类的学生占比逐年递增。此外,意向留学人群的学业规划方式更加多样,一边着手准备出国留学,一边关注多种升学途径的群体占比达到43%。
就留学所学专业而言,据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银行共同研究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统计,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的首选专业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占比22.2%;在澳洲、加拿大的留学生更青睐经管专业,占比之和超60%;在德国的留学生以攻读工程专业为主,占比为41%;前往法国的留学生首选专业为人文学与语言学,占比达39.6%。
而在海外端,由于中国学生已在海外高校国际学生中占比较大,越来越多的海外高校也针对性地加大了招生力度。据央视财经近日报道,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留学生源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部分大学对中国学生推出了“增加奖学金”“简化签证”“提供接机服务”等政策,这让留学市场出现了明显升温。
从就业层面考虑,张奥多认为,如今再将出国留学作为就业过程中的一种“镀金”手段显然是不靠谱的,不论是国内就业还是海外就业,院校、专业以及学生本身学习成果这类硬实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因素,“随随便便去国外混一个学历与倾注心力海外求学的学生是有区别的”。
而谈及留学的“性价比”问题,留学生郭瑜表示,与疫情前的留学生“前辈”相比,疫情使其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个人感觉是至少打了个八折”,但尽管如此,他在留学期间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依然十分可观,留学经历本身“挺有性价比的”。而他所学的专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日本,就业前景和“钱景”都比较乐观。(完)(文中郭瑜、小叶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