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将达834万,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人流,随之而来的便是就业问题。而对于刚出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由于一直处在学校这样的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与社会接触较少,导致存在工作不丰富的缺点,同时有的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英语水平不高,学校没有知名度,甚至专业不对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求职的时候屡屡遭受挫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似乎就成为了面试的关键。
英语差生,如何逆袭成为销售公司管理人员
小刘是某三本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他的英语水平极糟,英语四六级考了六次都没有过,这仿佛也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有一次,某个大型企业来到小刘所在的高校进行校招,由于该企业快速的扩张,事业部急需一批后备管理人员。
小刘就抱着很大的决心去应聘。但是,当他把简历递到招聘官手中时,他最害怕也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招聘官一看英语四六级没过,准备退还简历时,小刘礼貌地跟对方说:“我明知你会因为四六级而拒绝我,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学习英语,我相信自己会通过努力有所有所提高的,并且我其他方面的条件都非常符合你们公司的要求,我了解你们公司,英语其实在公司用的不多,你们招聘的岗位更多的是需要有管理权力的人”。
招聘官一听小刘的话貌似有些道理。
于是,跟他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招聘官就发现小刘在大学期间是某社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并且还成功地组织过好几次大型活动,管理能力较强。他越来越觉得小刘就是公司需要招聘的人。最后破格录用了小刘。
诚然,小刘在面试中虽说起初被拒,但他最后却通过自己身上其他的个人优势成功地化解掉了招聘官对其能力的重新认识。
我相信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也会遇到像小刘这样的情况。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能用自己的特长去弥补另一个不足?但为什么有的人却不会用自己的长处来“转危为安”呢?
其实,这是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盒子”不同。
摩西.费登奎斯曾说:“大部分人毕生都在用优点掩饰和遮盖其弱点,但是如果向自己的弱点低头,就会在那里找到通往天才的道路”。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只有正视自己的弱点,才能不断进步。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正陷在局限思维的盒子里,并正在思考走出盒子时,其实我们就已经在盒子外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的人会在面试中把自己的不足转化为优势的完美之处。
有位哲人曾说:“许多时候,我们没有跌倒在自己的劣势上,往往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面试中,你有别人所不具有的优势,那是你的资本。但是,根据我所观察面试者的经验,我发现:许多人在面试中,不但没让自己的优势突出,反倒让自己的不足更加暴露了更大的缺点。
那么,如何在面试中让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华丽的转身变成自己的优点呢?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完美逆袭的方法:
一:弥补缺少工作经验的两个方法
鉴于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的欠缺,致使大多数人在招聘时,处于一个弱势群体,而每年的校招还是社招上,都会呈现出这样的一幕:
应聘大学生:“请问你们这个岗位需要有工作经验吗?”
招聘官:“对不起,我们不招应届毕业生”。
这时,是不是你还没有完整的表达自己对工作的意向时,第一步就卡住了。
那么,如何去弥补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的欠缺呢?
我的建议是:
①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习了解工作的方式方法。
实行是从象牙塔步入社会的一个中转站,通过实习过程能学习到很多学校里不能学到的东西。正如: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实习的本质:
实习并不是简单地找一些单位去做基础的事情。往往很多大学生在实习阶段,喜欢找一些所谓基础性的社会工作。例如:发传单、进餐馆打工、当服务员等。从这些工作中,虽说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进步不是很大。
应对策略:
最好是找一些与自己未来准备从事的工作比较相关的岗位实习,以实现实习效率的最大化利用。
示例:
小婷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她自知自己以后要从事有关财务方面的工作。为了弥补自己工作经验方面的不足,小婷在大四时就找了一家实习公司,通过为期四个月的工作和学习,她也积累了不少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也为她以后在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最基础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②通过做一些课题研究,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难题。这种方式可以通过研究课题对企业起到实际的帮助和指导,也是学生接触企业的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
小曾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小张就曾发表过不少的论文,尤其是对于组织行为学这门课。
小曾的各门功课学习的非常扎实,对组织行为中的“非正式组织”这个课题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在导师的帮助下,小曾获得了一个去公司研究课题的机会。
该课题主要是研究非正式组织在这家企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非正式组织去提升整个组织的效率。很快,小曾的研究有了实际的成果新文件,这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的组织的管理效率。
这家企业的老板很高兴,对小曾非常认可,并很热情地邀请小曾毕业以后来公司工作。
小曾工作的实习经历告诉我们:
找工作的方式有很多种,即使没有工作经验,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做项目研究的方式进行前期的合作,等项目真正对企业有效果的时候,进入企业工作自然就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学习成绩不佳的3个应对方法
有些大学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在找工作的时候,他们总是对此自卑不已。其实,学习成绩不佳不要紧,但必须得有自己独特的或者吸引面试官的地方。
相反,有一些企业还不一定喜欢学习特别好的。他们认为学习成绩特别好的人,把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创造能力相对会弱一些。
因此,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要对学习成绩不佳耿耿于怀,更多的是应该寻找一些方法去弥补学习成绩的不佳。
下面是我经过大量面试众多求职大学生后,我建议的几种常见的弥补学习成绩不佳的方法:
①用社团活动来弥补学习成绩的不佳。
如果参加过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也可以写进简历里面去。
这样做的好处:
社团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取向,比如参加过学校的诗歌社团,对应聘编辑之类的岗位也会大有帮助。
应对策略:
参加的社团应该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跟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系的。
示例:
有一次京东需要招聘一个主要负责售理市场调研的专员。在去某高校招聘毕业生的时候,我发现有位求职者的简历特别吸引人,他是在学校社团里专门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的,几乎学校一些社团的活动都是他策划组织的,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就是因为他的这段经历让我对他格外重视。
②突出组织管理能力
学校是一个大群体,如果能够在这个大群体中担任一些社会组织领导的职务,那么必定会受到面试官的欢迎。
比如担任班干部。
企业用意是:
招聘应届毕业生都是作为储备干部招聘的,这时,招聘官很看重求职者是否具有领导的能力,如果求职者大学就担任班干部或者学生会的话,那么招聘官会对这个人另眼相看的,也会给予优先考虑的。
③在某些特在某些科目方面具有特长
如果说学习成绩不好是求职者的劣势的话,那得有其他的优势,比如非常擅长英语,英语水平无论书面的还是口头都是一流的,那么依然会得到一些面试官的青睐。
还有的人计算机能力超强,无论硬件软件,在他手里都是小儿科,这样的计算天才也会得到不少企业的好感。
示例:
某公司到高校招聘会计岗位的应届毕业生,面对雪天般的简历,招聘官唯独对小范的简历情有独钟。因为小范的简历中有许多计算机获奖的荣誉,而且他对于计算机软件尤其精通。刚好这家公司打算上ERP系统,需要一个对软件比较在行的会计人员。于是小范成了这家公司的重点关注对象。
还有些学生专业课成绩不怎么好,但是其他一些科目有优势。
比如:有的学生虽然读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一些管理课程也只是基本合格,可以说在专业知识方面没有任何优势,但是他在会计等科目方面格外突出。这样的学生就可以避免自己的劣势,去应聘自己所擅长的职位。
三:英文水平不足的弥补办法
不少音乐边上的英文水平比较差,就是因为这个英语成绩导致失去不少的就业机会。虽然英文水平的不足会导致失去一些机会,但是也有一些方式和方法进行弥补。
比如英语的知识技能比较欠缺,可以专攻口语,如果求职者在口语方面有特长的话,那么一样会受到一些企业的青睐,尤其是那些比较重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公司。
如果英语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强的话,如何去弥补这些劣势,在求职中脱颖而出呢?
我的建议是:
①可以避开那些对英语水平要求过高的企业
那些对英语要求很高的企业,想要在短时间内达到对方所要求的英语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②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如是会计专业的,那么用会计专业知识的优势去弥补英语水平不足的劣势。毕竟只要企业对英语不是有硬性的要求的话,一般他们会更看重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英语只是一个优先考虑的条件而已。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求职者与其他求职的各方面能力水平相差不大,但是对方的英语能力比较强,企业会优先录取对方。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比其他求职者强的话,企业会优先考虑这个人的。
③用其他方面的优势去弥补英语水平的不足
比如:求职者在组织管理方面有优势,对方刚好需要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员工,这样就可以应用优势获取这个岗位面试的机会。
示例:
正如文初的小刘,虽说他的英语四六级没有达到企业招聘的条件。但是,他明显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有较于其他人的优势。而也正是因为他在学校一些特大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刚好锻炼了他的企业管理能力。而企业招聘的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正与自己的个人能力相吻合,那么英语方面的不足,就成为了次要因素;而管理能力的优势,就成为了主要因素。
四:弥补学校没有知名度的两个技巧
很多大学生喜欢抱怨自己的学校没有名气,仿佛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是招聘市场上的宠儿,而学校没有名气的大学在社会上就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排剂。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毕业生的学校有没有知名度其实并不是十分重要,关键在于不要因此而丧失了信心,名牌大学也好,一般院校也好,只要符合用人单位的基本条件,就有机会。
有时,如果具备一些良好的品质的话,作为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也许会比名牌大学的一些毕业生更能获得工作的机会。
在弥补学校没有知名度方面,我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对求职者有以下一些小技巧可供参考。
我给出的参考技巧是:
①通过较强的服务意识弥补学校没有知名度的遗憾。
这样做的好处是:
服务是企业比较看重的一项基本素质,现在的大学生能吃苦、愿意付出的越来越少了,因此对服务意识的考察成了面试官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
某一个公司曾经招聘一个信息管理工程师,投递简历的人很多,有名牌大学的,也有非名牌大学的。
其中求职者小王是一般院校毕业的,在面试中,技术、能力各方面都非常符合公司的要求。求职者小张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面试中,技巧、能力各方面都非常符合公司的要求,而且能力超强。
但是小王比较踏实,服务意识比较好。小张的性格有点孤傲,可能觉得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吧。在最终的录用决策中,我们很坚定地选择了一般院校毕业的小王。
其实,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而他被招聘的原因,从侧面也告诉了我们一定的道理,那就是:并非名牌大学就一定能得到面试官看重的,面试官考查的是一个人的全方位能力。
如果一个服务意识不强的人做信息管理工程师的工作,他在配合公司的一些信息管理方面的主动性肯定不会很强。这样的员工即使能力很强,如果没有服务意识的话,也不能转化成业绩。
因此,公司还不如招聘一个能力基本合格,但服务意识比较强的员工。
②通过扎实的专业知识弥补学校没有知名度的遗憾。其实不一定一般院校的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就比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低。虽说名牌大学相对优秀的学生更多一些,但是一般学校里也有不少精通专业知识的人才。
示例:
有一次,企业招聘一名财务类的管理人员时,对一批应届毕业生做关于财务方面的专业测试,结果发现成绩最好的居然是一位来自一般院校的毕业生。由于他们其他各方面的情况差不多,公司最后录用了这位来自一般院校的毕业生。
因此,求职者只要自身知识过硬,不怕学校没名气,是人才,总会有面试官欣赏的。
五:专业不对口,照样有办法
很多毕业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就是毕业了就必须要找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
我认为:抱着找专业对口的工作的观点是错误的。找工作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确定。
有的人大学读了4年,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学生的专业比较偏门,在市场上很难找到这样的工作岗位,于是不得不找一些大众化的岗位。这样就导致竞争力方面远不如专业对口的学生。
当然,求职者在找非对口专业的工作时,相对的竞争压力会比专业对口的学生的竞争压力略差一些。
示例:
小王,是我朋友的儿子,大学读的是生物专业,在学校的招聘会上,由于没有与之专业相对应的企业,小王的面试总是以失败告终,于是小王向我请教,如何才能获得面试的成功。我告诉他,如果在面试中,专业不对口,要先了解自己的优势,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有天赋。
最后,小王经过分析,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写作上,大学曾经参加过多次全国校园作品大赛,并获都不少的奖项。
于是,小王决定把找工作定位在自己的优势项目及写作上,将求职的岗位锁定在杂志编辑方面。
在后来学校再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上,小王凭着自己的出色表现终于找到了一份编辑的工作。
应对策略:
专业不对口不要紧,关键在于清楚自己有什么特长或者爱好。清楚自己的优势,清楚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些才是最核心的东西,它可以指导就业择业的方向。
一般比较资深的面试官都会挖掘毕业生真正的工作潜能,而非简单的根据专业对口去判断是否录取应届毕业生。大学生弥补专业不对口的秘密武器就是寻找符合自身特征和潜力的工作。
在京东工作时,我曾面试过一个非市场营销专业的求职者,他应聘京东的销售岗位。他各方面的特质都非常符合销售岗位的特点,比如目标感很强,有很强的成就动机,与人沟通交流都很顺畅。最后在录用的时候,我甚至没有选择录用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而是录用了这位非专业的毕业生。
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在其自己的“竞争战略理论”中说:
“新进入者要重点分析市场上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力,然后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专攻竞争对手的劣势。这是一种常规的思维”。
正如,不论是在校招还是社招的面试上,当别人在某一方面强于自己时,我们就要善于用自己的特长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作者简介:在下国华,五年阿里巴巴工作经历,八年京东工作经历,现如今从事中小型企业高层管理。
关注我:在下国华,让我们一起成长在职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