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社论]理性看待竞赛的意义和价值

1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称,有人借寒假之机违规举办竞赛活动。比如,某微信群散布大年初六线上举办“希望数学”违规竞赛消息,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严肃查处,相关机构已发布没有参与举办违规竞赛的声明。

寒假,本该是中小学生在家长陪伴下锻炼身体、培养兴趣、劳动实践的好时机;春节,更是所有家庭享受团圆和欢聚的温馨时刻。此时,违规竞赛的消息突然出现,说明还有个别公司和个人在利用“黑竞赛”向学生和家长贩卖焦虑和非法敛财,而且已经影响到了不少家庭的正常生活。

对此,教育部对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提醒非常重要: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的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竞赛问题,教育部此前曾多次出台文件,反复强调竞赛奖项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但春节期间有“黑竞赛”被查,似乎说明违规竞赛现象并未绝迹,也说明一些家长和学生的观念仍未扭转。

竞赛不是不能参加,也不是没有意义,完全可以成为同学们锻炼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但是,一旦把竞赛当成“敲门砖”,当成升学的捷径,那么参加竞赛的行为本身也就变了味。不仅学生和家长有可能在各个来路不明的竞赛间疲于奔命、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被某些山寨、违规的竞赛骗走钱财。

当然,也不应太苛责那些热衷于参加竞赛的家长和学生,每个家庭做出的都是自以为“理性”的选择。重要的还是如何调整游戏规则,尤其是解决教育评价机制相对单一的问题。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很难靠单纯的应试和分数竞争做出细致的区分,各类竞赛就有了成为一条新的评价管道的可能。

所以,一方面要让竞赛回归培养兴趣爱好、锻炼动手能力的初衷,不能让课外的“点心”,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的“正餐”;另一方面,也要让考试评价的机制更加综合化,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同时,家长和学生也应该认识到,人生是一个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如果为了达到一个功利性的目标而丧失了自我,其实是对教育的误解、对成长的异化。

教育部表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规竞赛,切实减轻学生假期负担,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也希望广大家长和学生能够共同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更加理性地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