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掰开揉碎!一中校长讲“新高考”

“新高考”这个词经常被提及,但是到底怎么个“新”法,有啥变化,对于考生来说是利还是弊似乎让不少家长都很挠头。22日,记者专访鞍山一中校长王中华,给大家把“新高考”思路捋一捋。

王中华表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恢复全国统一高考4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高考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基本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选拔道路。“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有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因此,我国高考综合改革一直不曾间断。目前为止高考考试科目改革大体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1977--1982年大文大理设科、1983--1998年会考+高考设科、1999--2013年‘3+X’设科、2014至今不分文理科。”

王中华介绍说,2014年第一批改革,首次高考时间为2017年6月,改革地区为浙江、上海,高考模式采用3+3,即语数外(必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6(7)科中选择3科。2017年第二批改革,首次高考时间为2020年6月,改革地区为北京、天津、海南、山东,高考模式采用3+3,即语数外(必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选择3科。2018年第三批改革,首次高考时间为2021年6月,改革地区为湖北、湖南、重庆、辽宁、河北、江苏、广东、福建。2021年第四批改革,首次高考时间为2024年6月,改革地区为安徽、甘肃、黑龙江、吉林、贵州、广西、江西。2022年第五批改革,首次高考时间为2025年6月,改革地区为宁夏、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青海。

王中华表示,从第三批改革开始,高考模式均采用3+1+2,即语数外(必选)+物理、历史(首选科目二选一)+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再选科目四选二),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那么,“3+3”高考模式和“3+1+2”高考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又有哪些影响呢?王中华表示,新高考改革从2014年开始在浙沪两地试点,2017年京、津、鲁、琼四省市加入,采取的是“3+3”模式,教育部虽然出台了高校招生考试专业选考科目指引,但是由于在全部92个专业类别中只有19个专业对物理提出选考要求,由于高中物理学习难度大,出于避难就易的普遍心理,导致出现了弃考物理的现象。2018年开始的八省市采取“3+1+2”模式,将物理和历史列为首选科目,解决了弃考物理的问题,但是由于第二版专业指引(即2019试用版)有40多个专业要求选物理,只有5个专业类别要求考化学,又导致了严重的化学弃考现象。

王中华表示,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在大学中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均需选修“物理+化学”,特别是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好的理工科专业是需要选考化学,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基于这种情况,王中华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首选科目“历史”“物理”要求。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专业对于“物理”或“历史”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但实际招生时仍会分“物理”或“历史”两个科目类安排招生计划,分开划定分数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考生须在高考当年查看该专业在自己报考的“物理”或“历史”类别下,是否安排了招生计划。二是要符合再选科目要求。

作为高一新生,学生在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时,要统筹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自身兴趣爱好、学科特长,理性确定选考科目。全媒体记者沈璐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