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志愿填报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1:根据分数填报志愿

不同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再进行选择。决定读哪一所高校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高考成绩的省排名(位次),不是分数本身,因为每年各批次的划线和高校的投档线都会有变化,有的受政策变化还会很大,而高考分数对应的省排名相对稳定。

误区2:主观判断学校好坏

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容易在选择高校过程中咨询学校的好坏。

在多数人看来,好的标准就是考生要求所有方面都达到满意,分数不高、学习轻松、就业率高和就业质量高……之所以会觉得选择某个高校性价比高一定是更看中它的优势,不在乎它的劣势,比如兰州大学和同层次学校相比,录取分数较低,但是所处地域(城市)有一些劣势。

同时,好不好是比较出来的,是有前提的,同样的学校,不同的人认知也是差别很大的,因为每个考生和家长诉求不一样。

误区3:主观判断专业好坏

在一部分人的观念中,专业好的标准就是毕业前景好、待遇好。事实上,好的标准很难定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专业的发展前景,考生和家长要结合学校、地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学历和行业等因素来看。

同样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培养方式和内涵有差别,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也不一样。同样的专业就业地域不同,差别也很大,南方与北方有差别,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差别;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自然不必说,在企划运营、销售相关专业的就业中,这个因素影响会比较大;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学历与收入大部分时候成正比;行业不同,就业待遇不同,同样学计算机,进入传统行业或事业单位与到互联网企业就业待遇差别也较大。

很多家长和同学对专业的理解望文生义,仅凭字面意思理解。每个专业的内涵不同,对专业的了解要深入,可以在权威网站和招生院校的官方网站查找基本资料。

误区4:有负面消息的院校和专业不能选

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考生和家长一听到关于院校或专业的一点负面消息就会全盘否定。网络世界充斥着不少负面消息,在面对负面消息时,首先考生和家长要辩证看待,网络上的言论不一定是真实的。

学校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不好,关键在于是不是适合考生自己。专业同样不能以好坏来评判,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自己认为的好工作,这是不同的问题,关于就业相关的消息也应该辩证看待。

误区5:到某个城市上大学就要在当地就业

在就业过程中,学生对城市的选择有很大的决定权。在大学所在城市就业大部分是由于学校合作企业或是基于对所在城市的熟悉度决定的。此外,就业地的选择也和专业与行业领域的对口度相关,有些行业在特定的地域极具发展优势。

误区6:压线录取的志愿报得好

常听到一些家长地说××去年压线进入了××学校,分数没有浪费,志愿报得好。

压线录取应客观看待,压线好与不好要具体情况具体看待。压投档线录取到较冷、较差或被调剂的专业,这种压线就很盲目,对考生未来发展也不利。

一分不浪费或少浪费分数录取到喜欢的院校和喜欢的专业,才是一个较好志愿的基本要求。

在学校专业的选择上要有弹性、留余地,这样会使考生在专业的选择上更游刃有余,能够去相对理想的学校学习相对理想的专业,一般来说达到校线和专业优选之间至少应留出一定分数的空间。

误区7:只有学文科专业以后才能报考公务员

理论上讲,任何专业都可以报考公务员,毕竟很多岗位是不限专业的,不过有些门类岗位多一些,基本上是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和文学类居多,工科中计算机占优势。

具体来说就是财会、财税、审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类、金融、法学、经济学、统计学、中文等专业可选择的职位比较多,尤其是法学和会计。

另外,有些特殊专业,比如水利、气象、海关、警察等也更适合报考对口单位的公务员。

误区8:没达一本线就随便选个学校上

对于没达一本线的大多数同学来说,最应该考虑的是专业。

因为二本层次的学校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专业比学校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就读于某个普通学校再选个普通专业,岂不是双输?

在就业时,二本这个层次的学校知名度都差不多,在大部分人力资源部门眼里更注重专业方向和个人能力。

总之,志愿填报中大学和专业的选择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是未来人生设计的起点。

考生及家长要提前学习志愿填报知识,规避误区,依据自身的兴趣、性格以及潜能,全面考虑社会发展的趋势,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关系,提前为自己做好规划,合理填报高考志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