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源自于创造力。
南京一大学招聘两名图书管理员,每个职位月薪2280元,没有奖金和公积金,在月薪扣除五险之后,实际工资只有1800元,但就是这样的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却吸引来了超过两千人争抢两个工作岗位。
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今天的年轻人未来蒙上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当我们谈到内卷的时候,很多人都这个问题粗暴的归错于我们人口太多导致,是因为我们的毕业生太多导致的,可冷静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理论上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今天的毕业生在踏入社会找工作之前,创造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庞大的人口也提供了消费的欲望。
但显然,当这群人毕业后却发现,社会上似乎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岗位,就业竞争激烈的背后,其实是市场这座大蛋糕越做越难的现状。
而一个人就业机会的高低,本质上和这个社会的创造力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的时候,才有可能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否则,就会陷入到无端的内卷和激烈参考的竞争中去。
而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人太多,而是人口带来的存量并没有转化为市场上的增量。
就业上的困难,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的创造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今年春节后,鉴于这是自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新年,人们寄望于消费和需求的恢复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但从实际情况来说,我们的美好愿望遇到了一些现实上的困难。
最近各地招聘均出现了低工资现象,甚至部分地区还低于最低工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可能还在于疫情三年的蝴蝶效应才刚刚开始显现。
过去我们通常认为,疫情过去了,经济也就恢复了;但这仅仅只是理想中的愿望,实际上,一个人的消费和收入在过去的三年里大打折扣,人们受到负债、破产、收入减少的影响,在疫情彻底放开后,反而会产生一种储蓄式消费习惯,降低过去的消费欲望。
当消费开始降低,自然企业订单和市场份额就会下滑,这就反过来导致今年的招聘收入降低甚至是倒退。
当我们在说内卷和收入降低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背后起决定性的企业;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企业感受到了经营危机,降低人工成本和招聘需求的时候,我们才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内卷和收入上的下滑。
这背后有着极强的因果关系。
而网传的南京大学招聘图书管理员,根据《扬子晚报》的报道,该校招的不是正式员工,只是劳动派遣岗位,不与学校签订劳务合同,而是面向社会招聘,条件是50岁以下高中学历。
但即便如此,根据该校招聘者李女士说,她已经收到了两千多份简历。
月薪一千八,在南京可能租房生活都困难,但就是这样一份看起来安稳多少没有“前途”的工作,却依然能够吸引超过两千人报名,这背后足以说明,我们的就业机会正在不断萎缩。
当美好的预期愿望遭受现实世界的挑战时,对于求职者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从最开始的期望薪资八千到六千,最后到五千甚至是三千,直到能够找到一份工作为止。
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理论上,一个人这么做,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就能够找到不错的工作,因为你的期望标准降低了,在降低之后的区间值里,你总能够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
但如果所有的人都这么做呢?
正如南京大学招聘图书管理员一样,实际到手工资一千八,依然有超过两千人投递简历应聘,当所有人都开始不约而同地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的时候,内卷就会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冲击,进而拉低所有人的生产效率,形成一种人力资源上的内耗。
就像此前北京某地招聘城管一样,竟吸引来了物理博士;当内卷愈演愈烈的时候,就业的困难不仅仅体现在物理学博士应聘城管的“降维打击”上,同时还对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无畏的损耗,而这种损耗,必然是以丧失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为基础的。
就在此前,一位专家还呼吁年轻人不要总想着进国企、事业单位和考编制,应该想着进入市场经济,进入民营企业,这样才能够为经济添注新的活力。
但这样的话语每个年轻人都能够明白,但却不是每个年轻人都能够做到的,尤其是当市场并不允许这么做的时候。
鉴于我们的特色,我认为看经济是否具有活力和创新力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看年轻人就业方向的选择。
五年前,共享单车、网约车和充电宝等互联网共享经济如火如荼,包括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商、团购等市场也同样掀起了年轻人对于创业的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弥漫在每一个毕业生身上,到处都是活力,咖啡馆里挤满了谈论创业、融资、估值的创业者合伙人们,而在线教育,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伊始。
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曾经风靡一时的互联网热潮就此退却,这其中固然有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但也有着诸如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
风口当然只是一时的,但这股风还没有彻底吹起来,就消散的无影无踪。
对于今天的求职者来说,就业市场的冷热和五年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经济活力和创新力出现了消退,对于年轻人来说,稳定成为了一种不得不选的选项,过去年轻人甘愿追求风险以换取可能更高的报酬,但今天对一个同样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追求风险”这件事本身,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因为就连“风险”,也已经不存在了。
一代人追逐风口,一代人奢望稳定;每一代人对于就业的选择和期望,本质上顺应了一个时代的特质,唯一的不同点在于,时代的变化速度太快,以致于很多人都没有跟上。
不出意外,今年将会有超过120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寻找工作,这其中可能会有三分之一选择考研,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但考研之后的就业市场的变化,又成为了他们新的关注议题。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三年后的今天是怎样的,正如2019年的寒冬到来之前,也没有人能够预料到,新冠疫情的出现。
病毒偷走了很多人的三年,我们被时代快速裹挟着前进,还未好好反思和看清,就被迫加入了就业大军。
当民营经济的活力和企业家精神日渐消退,内卷和内耗就顺应而生,新的机会和市场越来越少,对于年轻人来说,都不得不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在蛋糕有限的情况下,瓜分蛋糕就不得不做出更大努力的竞争,人口多带来了更大的增量市场,但在市场饱和之后,我们却也不得不面临激烈的内卷。
在消费和需求以及生产力效率之间,我们能否发挥人口的最大优势,我想这又和房地产削弱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有一定的关系,一个家庭背上三十年的债务,消费自然被相应地降低。
而新冠病毒的出现,也加剧了这一现象。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人们借贷、透支、消费决定着一个经济体的活力和潜力,当越来越多的人消费低迷时,企业就不得不缩减人力开支,当企业经营开始收缩的时候,就业端的直接提现就是激烈的竞争和内耗。
五年前我们很少谈到内卷,更多的是谈到财务自由和机会;五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内卷和就业难,我想这一趋势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谈下去。
对于今年的1200万大学毕业生来说,这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一样难以以人力意志所改变,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内卷和就业难,未来可能还要继续持续下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大概也就只有大声疾呼,然后等待江水变暖。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专注做好一件事,这就够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