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我们以为简单的小事,偏偏就能搞出许多岔子,比如高考填报志愿这件事,每年六月份都来一次,考前铺天盖地的提醒,考完认认真真的复盘反思,但每年还是有许多考生没有拿到理想反倒点离谱的结果。
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考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这在当今就业市场是及其重要的,而院校又决定了将来找工作的门槛层次,如果这两者都能兼顾自然是好的,但问题是分数有限,往往只能择其一,服从调剂的功能如何使用就很关键了。
高考录取志愿调剂,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先婚后爱”
站在老师们和报考规划师的角度来说,一定是建议考生服从调剂的,因为不服从不单单是无缘理想院校,甚至可能接连掉档,尤其是没有一二本分批录取的省份,直接就是一个本科批,提前批掉了不耽误录取,可本科批掉档又没能及时补录,就只能和大专或复读说你好了。
也因此,大多数考生都谨慎的勾选了服从调剂这个功能,确保自己不会掉档,被心仪院校录取,但服从调剂这个事儿就像开盲盒,直到被录取考生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专业,当结果掀开,有的考生心中大石落地,而有的考生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是飞起来了。
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短板,大多数情况下哪科成绩不好,多半是不爱学或者学不明白,上了大学当然就想避开,比如说数学就是很多学生的痛点,曾经发誓上了大学再也不要碰数学,可这位数学4分的考生却被调剂到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啊这……大学四年可怎么熬啊,霸道高考强制爱?
有人痛恨数学,也有人为英语苦恼,一位高考英语只考了23分的考生被一所医学院的英语专业录取了,槽点太多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到医学院学英语,关键英语还只考了23分?这是主打一个缺啥补啥吗?别人是上大学学专业,这位同学是报了一个补习班年卡吧!
英语成绩不好却被调剂到英语专业还不算什么,好歹高中三年学过,但有的考生录取结果就很离谱了,咱们都知道有些地区的高中生主科外语这门不一定是英语,还有的学日语,这名日语考生就顺利的被调剂到英语专业,这就是适合中国宝宝的“先婚后爱”吧。
新高考选科灵活了考生的兴趣选择,考生最多可以有12种选科组合,从高一下半学期开始,就只学选科的课程,当一位没学化学的“物生地”考生被化学类专业录取,这结果扎心了。
服从调剂槽点多,不勾选会更好吗?
高考结果对考生影响深远,看到这些考生被调剂到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属实挺闹心,有人说既然如此为啥要服从调剂,明知道会被调剂到冷门,还不如不勾选。
然而不勾选服从调剂导致的结果可能更让人难过,就比如艺术生通常都在提前批录取,如果被退档了虽然不影响后面的录取,但通常以艺术生的文化成绩很难选到好学校,一位艺考生就因为不服从调剂提档后被退档,因为不了解报考规则,还埋怨既然不录取自己为啥要提档。
如果考生的分数大概在一本左右,不服从调剂还有可能在本科批选择其他院校,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本来就是刚过本科线,不服从调剂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滑到专科批,有人说这个成绩留在本科也就是个民办本科,但在学历至上的就业环境中,民办本科也比大专高出一个学历层次,就业多一重机会。
通常而言服从调剂更适合有冲击名校想法的考生,就比如说这位物理只考了20分的考生,最后被录取到了物理专业,乍一听很可笑,但看到院校就了然了,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211,如果这位考生没有服从调剂大概率就会被退档,随后被一所普本录取,但因为调剂得以保住211,所以要不要勾选服从调剂,考生真的要结合自己情况做判断。
【写在最后】
被调剂到冷门专业,或者是自己不擅长的专业,真的是挺痛苦的,但未来还得朝前走,学生要想办法和自己和解,要么上了大学努力学习,将短板变成兴趣;要么抓住转专业的机会,申请转到其他专业,当然如果觉得专业冷门,担心找不到好工作,精力允许也可以修双学位,或者考研的时候跨专业,总之结果已经出来了,考生再不喜欢也要尝试接受,没准儿就“上错花轿嫁对郎”将来真能在这个专业上有所发展呢?
话题讨论:你还看到过什么离谱的调剂结果吗?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