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中听 | 教师节不是“变了味”而是“不够味”

评论员 陈思

年少无知时的对抗与叛逆,除父母外,大多都被老师承担。

很多人应该都如我一样,一旦脱离校园,也就挥别了老师。回想起从前,送给老师的贺卡,选的应该是迪迦奥特曼,祝福语凌乱如狗爬。若是那时知道,此后经年,极少有机会与老师照面,当年送出的礼物还是应该再用心点。

可近些年,大家都在说教师节“变了味”,教师节成了家长沉重的负担。可能是地区发展不均,我认识的众多老师,大都朴实甚至清贫、极少有人大富大贵。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每年都要“吐槽”一次的“沉重负担”,却不见他们的生活大幅改善?是“负担”不够沉还是频次不够高?

每逢教师节来临,各地都在宣传要过一个“绿色教师节”,倡导“清廉过节”,但节日没有多放一天假,反而有些学校形式化的活动,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感恩老师何必要扭扭捏捏?如果送礼物实在无法接受、不被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试着增加一些“公开福利”呢?

在拉美国家,教师节这一天师生会一起聚餐,还会一起跳舞庆祝。新加坡的教师节,所有老师放假一天,政府会组织公开活动,学生们会为老师表演节目、送自制的小礼品……各国形式各异,但尊重老师的内核不变。

中国历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教师节不该过得负担多于快乐,感动夹杂着纠结。或许,中国的教师节不是“变了味”,而是根本“不够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