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保研新生被考研人歧视, “擅长人情世故”而已, 考试真能考上吗

金秋时节里,高校开学属于一种亮眼的“仪式”。无论你是专本生还是研究生,都意味着要开启一段跟过去完全不同的旅程。

很多过来人表示,研究生阶段跟本科相比,感受是不一样的。虽然到处都存在人际关系的问题,但读研期间同学之间的情分,往往要少很多。这不,有人刚开学就已经产生矛盾了。

保研新生被考研人歧视:考试真能考上吗

许多高校的研究生新生已经迎来开学。一位“题主”表示,自己却莫名其妙被别人阴阳怪气。她从本科期间,就担任班级骨干,做事也显得比较积极。

很快,导师在众多“徒弟”中,对她显得更友好些。然而不知是不是这种情况导致同学的嫉妒。聊天中有人得知她是保研途径过来的,便一边白眼一边讲:

“怪不得呢,保研来的当然擅长人情世故,不像我们这种靠自己考上的”。题主不想开学就树敌,但想不到后来听室友说,对方还在背后议论她。

话里话外都在质疑她“考试真能考上吗”,并认为导师的眼光不怎样,竟然认可她。这让题主感到无聊又离谱,自己哪里得罪过对方?

你不愿意靠近导师,别人积极表现,怎么就碍眼了呢。还有,考进来的就代表实力肯定更高吗。这样的争论在网上引发热议。

保研者跟考研人相比,只是擅长人情世故?哪个含金量更高

似乎在保研者跟考研人之间,总是存在那么一股劲,相互难以认可。网上有不少老师谈及过保研和考研的区别。

在时间、流程、评价标准等等多种方面有明显差异。保研简单来说差不多是“保送”的意思,大学生不需要参加每年例行的研究生考试,可以直接被录取。

而考研就是普通的报考者,要经历笔试、复试,像高考一样以分数决定录取结果。目前大部分研究生依然是以考研形式入学。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很多知名院校近年来都在提升保研的数量,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而这些也导致外界对保研的看法,存在质疑。

跟题主描述的那个同学相似,其实很多人眼中,保研者在学习上的实力并不拔尖;而是更擅长搞人际关系。高校保研过程需要提供很多资料,还有老师的辅助。

以便证明自己“既有好成绩、也有高素质”。而有些保研者的行为,导致这个群体被抹黑。例如,大连某个女生,为获得保研资格而参加山区支教。

结果她在个人账号上,呈现的都是对山村学生的歧视和不耐烦,没有支教大学生应有的基本底线。还有之前走红的川大学姐,自己学习新闻专业,却诋毁一位大叔。

校友发现,她的英语水平明明低于川大平均水平,却顺利被保研。这放在普通学生身上,很难办到。还有同学表示,学姐利用自己学生会干部身份,逼着别人在成果里加入她的名字。

这些现象都是拉低保研人口碑的“利器”。现实中,保研者真的只是擅长人情世故吗?并非如此。到底保研和考研,哪个含金量高,没有唯一答案。

这跟院校水平,选拔保研人的流程是否公正,生源层次等多方面,均有关系。有些高校里,保研者的实力要远高于普通考研方式的同学。正是因为怕人才流失,学校才本校保研。

毕业后发现,利用规则也是一种能力

总之,考研上岸和保研的新生,到底谁的含金量高绝对不能一概而论。而我们对保研之所以有敌意,是因为身边或者网络中,看到了一些“以人脉”取胜的同学。

所以这让脚踏实地、埋头学习的人,觉得很不公平。这代表着学术里,也掺合了人情世故,变得不再那么纯粹。

但如果跳出学生思维,毕业后便会感受到,或许擅长利用规则,也是一种能力。有位保研者坦言,自己深知没有考研人的毅力,很难恢复到参加高考的状态。

所以他觉得自己报考研究生考试,注定会落榜。于是他从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便努力认真地对待期末考试,以及平常的表现。

根据保研要求,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争取达到相应标准。结果最后真的争取到了。我们普通人,往往毕业后才发现很多问题,光讲道理和抱怨是缺乏意义的。

【话题】你保研还是考研呢?

搜索话题教育争霸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