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华大学师生围绕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学生社会实践

清华大学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幅《密云水库总布置图》,绘制时间为1958年6月,绘图和描图均为水利系1958届毕业生。随这幅图纸一起馆藏的密云水库相关档案共计164盒429卷,它们见证了清华大学师生“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亲身参与密云水库设计与建设的难忘历史。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清华大学长期坚持实践育人传统,形成了“学生主动探索中国大地”、“真刀真枪做社会实践”的生动图景。

2023年,清华大学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总人数再创新高,共1482支支队、15416人次师生走出“象牙塔”,“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强化永久奋斗的价值追求。

寓教于行拓展大学校园教育的边界

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社会实践是在校园围栏以外的“社会大课堂”,是“校园+社会”育人模式的核心载体。清华大学新开必修课《思政实践课》共组织440余支支队实地调研,2023年暑期,来自各院系、校机关、后勤等部门的300余名教师深入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在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诞辰110周年之际,学生政治辅导员赴江苏宜兴实践支队前往蒋南翔校长故乡宜兴高塍,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与本科生骨干一道参与美育空间的规划改造,并为当地孩子们准备了剪纸、风筝绘制、扎染、拓印等活动课程和励志课堂,在工艺美术大师的引导下共同观摩了非遗紫砂工艺。

“在团结村我们看到了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一定能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机械系2020级本科生向锦来在实践路上收获颇丰,他随着“思源骨干”因材施教培养计划第十七期学员前往遵义,通过在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会址等地集中学习党史,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与主题宣讲,体悟践行共产党人的赤诚初心。

投身一线在各领域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清华师生勇担历史使命,砥砺前进,积极运用专业知识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在重点领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刀真枪”投身社会实践。

电机系“梦之网”支队聚焦“科技创新”,连续10年在新疆、四川、贵州搭建光伏微电网,点亮无数乡村儿童的求学之路,并通过主题支教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新能源技术的种子。工物系“汾韵乡情”支队聚焦“乡村振兴”,将青年智慧注入山西洪洞乡村文化创新事业,隰县小西天的悬壁绝唱被搬上荧幕,广胜寺琉璃摆件、大槐树寻根问祖纪念牌以全新的样貌出现在世人眼前,古老的三晋文化由此焕发新颜。生命学院“青海鸟岛”支队聚焦“绿色发展”,连续17年对青海湖植被、鸟禽、保护动物开展观测,捕捉高原月痕的生命之声,深度参与青海湖野外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创建,接力守护万千生命的美好家园。美术学院“工行四海”支队聚焦“社会服务”,用专业知识帮助大连地铁4号线换上新装,为城市添上一抹绚丽的青春色彩。

行胜于言力行“行动让改变发生”

生逢盛世,定当有为。清华学子秉承“行胜于言”的校风,挥洒青春汗水,用实际行动展现“清”年力量,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清华大学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助力乡村振兴,2017年以来在21个省市的32个工作站长期驻点,累计组织近600支支队,吸引全国200余所高校的8000余名师生参与,完成4万平米闲置房屋改造设计,辐射服务30余万村民。2023年暑假,工作站共派出100支支队1600余名师生赴30个省份、100个区县开展主题实践,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青年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