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20个全国科普日,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由20个国家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将于9月17日至9月23日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公众对文化教育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科普场景从学校延伸到校外,如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博物馆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展示基地,承担了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沟通桥梁,提供了兼具展示、收藏和教育等多重功能,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普教育活动等方面优势。刚刚过去的2023年暑假,部分热门博物馆的门票依然是"一票难求"。
我们以专题博物馆为例来看看博物馆的科普优势,这类博物馆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承载了这一领域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与发展贡献。在科学领域发展过程中,专题博物馆获得了雄厚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这使得专题博物馆在开展科普教育时能更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深入,更具有专精性和系统性。
其次,此类博物馆还拥有行业领域资源的集中支持。行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专项领域中的开拓、研发、制造、推广,其中不乏各种理论支持和技术应用,全行业从智慧和智力支持,到手段和工具推动,都能够源源不断地向专题博物馆输送呈现。
拥有如此丰厚资源的博物馆,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策略,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在线平台,拓宽教育的边界,并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观众参与。例如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顶层设计思路,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逼真、实时、三维的数字化展示场景,结合馆内丰富的专题科普教育资源,突出无界、受众、趣味、教学的结合。
微景天下合作案例——自然博物馆
结合实际来看,相较于传统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地域空间及展示藏品易损、展示方式较为"被动"而言,数字博物馆不仅可以更宏观的展示博物馆全景面貌,更灵动方式"主动"展示馆内各项藏品,也能够作为远程教育及展示的平台,为观众、研究学者及想要学习的人提供突破空间、时间限制的云观展体验,只需通过登录网址或移动端页面便可进入数字博物馆平台进行知识学习,极大的拓展了博物馆的教育科普功能。
微景天下合作案例——自然博物馆
同时数字博物馆平台在网页上设置互动功能,例如查看音视频、点赞评论留言等,让学习者充分参与,从而加深学习印象,促进学习效果。数字博物馆平台是延续科普教育功能、突破时空界限的课外学堂。在此背景下,科普教育也必然呈现出数字化的趋势。
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据统计,2022年全年我国博物馆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万余场,网络浏览量近10亿人次,新媒体浏览量超过百亿人次。
由此表明,中国文博事业的数字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数亿观众正在通过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线上展览、参观的方式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这均是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保护、转换和创新的应用成果,同时也赋能新时代科普事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