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申请季已经开始,想必现在不少同学都在进行申请季的选校和文书头脑风暴。
美国大学的评价体系十分复杂,不仅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更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软实力与学校的匹配度。这种多维的申请模式,也让很多对此不了解的家长,焦虑重重,导致申请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么是因为活动瞎做,导致申请乏力;要么是信心满载,结果保底都堪忧……
那些被“前人”踩了个遍的雷区,到了2023年也并未减少。美本申请并非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中很多细节都可能左右学生最后的申请结果,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
DIY还是选机构?
但凡提到留学,大家一定绕不开这个问题。可以说,出国留学找校外的升学机构帮忙完成申请,已经是留学圈的普遍现象!
但由于市面上一些不正规机构的操作,导致大家对于机构有些天然的抵触。
然后,事实上,相比机构数年累计起来的庞大录取数据库和优质导师团队协作,个人DIY显得格外乏力。
一方面是信息的匮乏,有很多东西在网上并不能找到对应信息。例如美国大学的录取偏好,它并非一组数据,个人很难知晓这些"潜在”的录取标准;
另一方面,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质等,有针对的性的提供升学规划和选校策略,相比自己盲目瞎找,机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选择一所好的留学机构,基本上就等同于提前拿到了梦校的邀请函。
早申不只是简单的录取几率高
很多同学及家长可能会说:“不用你科普,我早就知道了,ED就是你只能申请一所学校,而且如果录取了必须去。所以ED阶段学校收到的申请少,竞争小,录取几率也会稍微大一些,是一个冲刺梦校的好机会。”
这话虽然没错,但大家要注意,对于很多特定的学校来说,ED阶段的录取几率可能不是“稍微大一点”这么轻松。说得明确一点:很多学校,中国学生如果不是ED申请,基本就意味着和它失之交臂了。
比如素有“南方哈佛”之称的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对于在上海读国际学校的中国国籍的申请人而言,ED1是最好的机会。
活动选择
好的活动准备是申请时的亮点加分项,但不好的活动规划费时费力而且在申请时还不讨好。活动是丰富申请者人设的重要因素,大学也会从申请者参加过的活动来判断申请者的兴趣点,性格,以及与大学风格是否相符等等。
不是说公益活动不能做,而是不能瞎做;不是说你花了大价钱参加的竞赛就一定能有用,申请不是玩游戏,不是所有的氪金都会带来有利的作用。
所以大家在选择活动时,一定要谨慎。兴趣爱好是出发点,脱离了兴趣很难做长久。保证这一点再去找认可度更高的活动,有证书更好,没有证书就看申请的学校认不认,活动承办方知名度高不高,等等。
出分时间和递交时间
学校申请的截止日期并不是最后的考托福和SAT/ACT时间。
举例来说,申请2023年9月入学的常规申请的截止日期大部分学校都是2023年1月1日,但并不是说学生要在1月1日完成最后一次的刷分。
实际上,申请人要做的是在学校申请的截止日期前把除标化成绩之外的其他材料全部寄出;标化分数可以稍后寄到学校,但必须在学校评审你的申请材料之前寄到。
保底校真的很重要
选校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
在申请这个充满了玄学的过程中,再优秀的同学都千万别忘了保底校的选择。每年的申请季,因为不申请保底校到最后没学上的情况屡见不鲜。
所以,无论你的标化成绩多优秀,无论你的活动多丰富,都千万别忘记保底校的好。除了托底的作用,保底校也可以安定申请时等待offer的焦虑心态。
选择保底校也并不难,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录取率,录取学生的平均标成绩以及GPA,这些数据都可以在学校官网上找到。
根据经验来说,真正安全的保底校录取率一般在50%左右或以上,千万不要选择录取率低于20%的作为保底校。同时,还需要确保同学的GPA高于该大学录取的平均水平,而且标化考试成绩是处于前30%。
不要去主观判断“保底”,而是客观数据确实能保底!!不然就是盲目自信,最后自己坑自己。
雷区不止以上这些,申请还得格外谨慎。从未来全球名校申请趋势来看,竞争还是会非常激烈。同学们应更重视早规划,尽早明确自己的申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