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继清华、北大、颐和园的“人从众”后,研学团开始进驻“工位”了。一名互联网大厂员工说,隔三差五就能在公司碰到研学团,学生们好奇地绕着工位参观一圈,再到健身区、休闲区转一转,最后在公司招牌下合影留念。这就是当下最火的“工位研学”,目的地除了知名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还包括快销品牌、汽车厂商等。有人认为,这是孩子们提前了解各行各业、接触真实社会的机会;也有人提出,花钱围观打工日常,实属没有必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近年来,研学市场十分火爆,颇受家长和学生青睐。从常见的科技研学、乡村研学,到高校研学、红色研学,再到时下热门的工位研学、企业研学,研学项目越发丰富,研学主题愈加广阔,研学机构也日益增多。按照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研学旅行已经由原来的“校外活动”上升到了“校内课程”,被纳入各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位研学”也与其他研学一样,初衷也应是让孩子们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进实践。
(图源网络)
客观上说,参观企业、公司,引导学生体验信息时代的热门岗位,感受大型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果设计合理、安排科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毕竟,孩子们能接触到的世界有限,即便是有条件常常出门旅游的孩子,也难免会对写字楼里、车间厂房的生产生活产生好奇。虽然时间短暂、行程匆忙,但或许也能让孩子们更多了解一个不同于家庭与校园的世界。如果能让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触发一些对社会生活的体认、对自身未来的思考,也可算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看,“工位研学”更需要不断提升品质,不能只停留在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阶段,止步于“到此一游”,而应该更进一步。对机构而言,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深入沟通,在设计研学路线时,引入岗位体验、编程学习、优秀员工讲解等多种方式,增加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环节,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真切的职业体验。对学校而言,应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有效传递“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正确观念。对家长而言,对社会的认知教育不止于一次“工位研学”,而是体现在家庭教育的言传身教中,同时要用心观察孩子发展特点,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以爱之名揠苗助长,更不要过度包办孩子未来。
参观消防站,做一日小小消防员;体验智慧农场,感知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走进生产一线,感受数字化流水线的高效智能……类似的研学活动,还有更多打开方式。走进实践、走进社会,才能让“长大了想干什么”不再停留在想象,而是有一个“百闻不如一见”的开始。
这正是:
工位研学为育人,社会实践要走深。
感知丰富大时代,成长步伐方更稳。
大家晚安!
(文|立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