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5年里,本科毕业生虽然不再罕见,但雇主仍然将他们视为高学历人才。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学历的价值不断下降,甚至有人戏称:“如今本科生满街跑,研究生多如狗。”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中脱颖而出,许多学生纷纷决定提高自己的学历,希望通过攻读研究生学位打开更广阔的职业机会。
那么考研究生到底有多受欢迎呢?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有457万人报考研究生,比2021年增加了80万人之多。
尽管每年有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但导师资源仍然相对有限。最终成功录取的学生只有约110万人左右,其他人只能成为他人的竞争对手中的“垫脚石”。换句话说,大部分人的努力最终会随着成绩的公布而化为泡影。
虽然考研看似是一个成绩竞争的过程,但金钱的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很多学生在大一入学时都怀着必须考研的决心,但当他们进入大三时,发现竞争对手的数量大幅减少。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考研不再具备吸引力吗?实际上,这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进入大三后,那些具备经济实力、人脉和背景的学生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需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
而那些在大学期间选择了“躺平”生活的学生,也没有考研的决心,因此也不会参与竞争。
另一方面,经济因素也是导致学生放弃考研的关键原因。如今,考研辅导机构已经非常成熟,加上报考人数的快速增加,辅导费用也越来越高。
以新一线城市为例,一门学科的辅导费用至少要3000元起步,这还没有考虑到各种精选班、精英班和押题班的费用。因此,如果没有至少1到2万元的费用作为基础,很难达到期望的学习效果。
更重要的是,即使同学们凭借自身实力考上了研究生,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学费仍然是一个难题,特别是专业硕士常常需要支付超过2万元的学费,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同学们会发现,能够成功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们的家庭背景非常相似。
研究生们都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呢?基本上都集中在“第五级别”。
在网上,有人根据财富能力的高低对各类家庭进行了排名。
在这个排名中,年收入在8万以下的家庭基本上都与“贫穷”相关,占据了前三名;年收入在8-15万之间的家庭属于小康,排在第四位;而收入在15-80万之间的家庭则被认为是中产阶级,排在第五位。
按照一般的理论,过去有着“寒门出贵子”的说法,现在则有着“顺境出人才”的俗语,因此,我们可能会认为学霸们的家庭要么是贫穷的,要么是富裕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有一项数据调查显示,在各大院校中,近80%的研究生都来自于中产家庭,他们的父母中很多是教师、医生、公务员,或者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他们自身的工作比较稳定,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历基础。
而来自这些家庭的孩子,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考研究生,都更容易成功。
为什么“第五级别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学霸呢?
◆◆有经济条件让学生有试错的机会
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在考研阶段还是之后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作为学生追求梦想的“支持”。
虽然第五级别家庭并不像富豪家庭那样富有,但他们仍然能够给予子女试错的“底气”,即使学生最终没有成功,也不会受到过多的责备或对生活产生太大影响。
学生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当然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父母对学历非常重视
中产阶级的父母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并拥有在外界看来地位较高、光鲜亮丽的工作。
这些父母从孩子出生时就意识到学历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和思考方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样的优质家庭教育下,中产家庭出身的同学往往具备比同龄人稍高的学习能力,并在考研复习中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总结
家庭教育是学生整个教育生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家庭出身的同学就没有提升学历的希望。
毕竟家庭环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在考研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度和综合实力才是关键,只有具备出色的实力,才能够成功上岸。
互动话题:你家属于第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