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邦教育了解到,梁思成先生曾在1948年在清华大学进行演讲,题为《半个人的时代》,他就谈到了文、理分科导致的人的片面化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理分科在高中教育中确实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高考改革应运而生。
新高考改革是一个新的制度,它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一个问题是“3+3”模式下的“弃物理”现象,人们担心这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国防实力,并引发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江苏、河北等8个省份开始实施了“3+1+2”模式,相当于对“3+3”模式进行了升级。在这个模式下,物理或历史成为必修科目,而且这两门科目不再计分。高中邦教育认为这看似解决了问题,但同时也牺牲了化学科目。
“物理难,化学繁”是人们对这两门科目的普遍认识,它们是选考科目中最具挑战性的科目。然而,当解决了“弃物理”的问题时,必然会出现“弃化学”的现象。高中邦教育扶摇生涯团队就了解到,许多化学老师在一个全国化学教师群中表达了他们的担忧,他们担心自己以后可能失业,因为选择学习化学的学生大幅减少。
扶摇生涯认为造成“弃化学”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化学的难度较大,区分度高。根据江苏多年实行的“3+2”模式经验,优秀的学生倾向选择物理和化学,稍差一些的学生选择物理和生物或地理,其他学生选择其他组合。对于学生来说,化学的难度要高于生物和地理。
因此,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愿意选择化学。在赋分模式下,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不会选择化学,这导致了中等水平的学生成为“炮灰”,他们本想选择化学,却因为担心分数较低而不敢选择。
扶摇生涯再举个例子,假设选择化学的学生较少,且都是优秀的学生,最高分是98分,最低分是90分。那么最高分的学生可能会被赋分成100分,而最低分的学生可能只有20分(根据各省的赋分标准而定)。我们的青云志愿也认为这种结果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原本“弃物理”的现象现在转移到了化学身上。
其次,化学并非理工科的必修科目。在“3+1+2”模式下,物理是理工科专业的必修科目,而化学的地位却相对尴尬。因为只有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学生必须选修化学,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工、生物、医学药学等专业,青云志愿却发现这些专业并非当今热门专业。而例如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学生则可以选择物理作为选修科目。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选择“弃化学”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难道要进一步改革,使“3+1+2”模式变成“3+2+1”模式,物理和化学成为理工科的必修科目吗?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青云志愿并没有发现这种迹象的出现。
因此,一些选择化学的家长感到焦虑。他们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解决方案:全家一起参加高考,并且选择化学作为考试科目,以增加选择化学的人数,从而减少孩子受到的影响。这个想法是令人心酸的,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关切之情。
以上是高中邦教育针对当前高中教育中文理分科和新高考改革中“3+1+2”模式下出现的问题的一些讨论。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平衡学科发展和学生选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