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在德国被歧视? 博士学位也存在国际歧视链!

各国博士学位人群占比

2013年,58岁的数学家张益唐博士,发表了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解开了困扰数学界200年的难题,震惊了学术界!然而这名曾经北京大学的数学天才毕业生却在美国经历“刷盘子”的多年无业游离生涯。那么为何发表重要学术论文的数学家会在美国遭遇无视?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博士毕业生数量众多,一份数据显示美国25~64岁博士学位人群占比高达2%,即便是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张益唐在美国也无法获得很好的岗位。博士毕业后,张益唐属于无业游离的状态,过着住地下室、到餐厅刷完的苦日子。直到7年后才在北京大学校友的推荐下,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得到编外讲师的职位。

哈佛大学博士生在德国遭歧视

哈佛大学无论是国际知名度还是各大世界高校排名,都属于全球TOP5级别的存在,然而即便是这样,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全球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认同,例如在德国,这个对知识非常尊崇的国家,博士头衔代表一个人的学识,是非常受人尊重的。曾经留学德国的季羡林老先生曾写道,“德国社会非常重视学衔,说话必须称呼对方的头衔。对方是教授,必须呼之为‘教授先生’;对方是博士,必须呼之为‘博士先生’。不这样,就显得有点不礼貌。”因此德国甚至出台《学术头衔使用法》,即便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也不可以在名片上印制“Dr.”,只有德国高校的博士毕业生才能使用“Dr.”头衔。

德国歧视的原因

德国为何会歧视他国的博士毕业生?主要是德国高校不重视高校排名,整体的高校水平都相差不多,但是德国对本国的博士水准极为自信,所以德国并不对其他国家培养的博士一视同仁。例如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就是物理学博士,甚至在世界顶级化学期刊《JACS》发表了论文。主要是德国大部分高校属于公立高校,国家支持经费众多,对高校和毕业生要求很高,反而美国排名靠前10全是私立高校,每年资金来自社会资助,很多达官巨富子弟可以通过资助来获得名校权益,因此造成德国对哈佛大学的博士含金量也持怀疑态度。

同样是博士学位,不同高校不同国家的博士毕业生却存在不同的歧视链,这也是为何中国就业市场对海归不再热衷的重要原因!毕竟博士学位是知识的专长解决问题的科研学者,而不是沽名钓誉的“镀金”名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