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2024国考之谜:超过174万考生报考,为何215个岗位空缺?

不难想象,2024年的国考,报名人数比以往都要高。

截至10月22日16时,已有超过174万人提交了报名申请,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还要多出22万人。其中,有139万人顺利通过了审核。

目前,平均竞争比是35∶1,这比去年的数字还要高一些。

国考的招录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这是一个明显的“扩招”趋势。只要回溯到五年前,2020年的时候,国考的招录人数是2.41万。而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已经涨到了3.96万。

简单算一下,五年的时间,国考的招录人数增长了超过六成。

但是,有趣的是,尽管如此多的人报名,仍然有215个岗位无人问津,占总职位数的1.1%。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215个岗位主要集中在19个系统,例如海事局一线执法、海关、金融监督管理系统、铁路公安和统计系统等相关职位。这些岗位大多数都是在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

例如,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的职位,要求职员长期出差,甚至需要经常深入乡村和厂矿工作。再比如,青藏铁路公安局格尔木铁路公安处的基层所队民警这个职位,要求应聘者是大学生村官,年龄在30岁以下,并且要满足公安部网站的其他要求。

也就是说,这些“零报考”的岗位,很多都是基层的职位。他们的招聘要求非常接地气,这些岗位的能力匹配度很高。因此,这样的“零报考”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今年国考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整体上,国考的招聘要求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尽管整体招聘人数在增加,但要求大专学历为起点的岗位却在逐年减少。今年,只有56个岗位是大专生可以报考的,这个数字比去年少了106个。相反,硕博高学历人才的岗位数量和计划人数大幅度增加。

例如,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岗位达到2046个,这比去年多出814个。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已经开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和现实场景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招聘。例如,对于某些急需的专业技术类岗位,如轮船驾驶,他们招聘的是大专学历的人才。又例如,某些省份的考试专门为残疾人设立了岗位,只允许残疾人报名。

这说明,国考的招聘体现了与时俱进、公平和科学的原则。

对于这次国考,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王晓是对外经贸大学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她说:“我妈想让我当公务员,现在就业压力大,她觉得女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稳定。”

方方,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研究生,今年也准备参加国考。她的父母都在体制内工作,所以他们希望她能参加公务员考试。方方说:“我的学长是博士生,他通过国考进入了财政部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事实也如此,有些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并不选择从事学术研究。有的人选择了其他的工作,包括成为基层公务员。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而这些接受过系统学术训练的高学历人才在基层公务员的岗位上,可能会为基层的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方法。

02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稳定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避风港。公务员考试,或者被大众称为“国考”,无疑是通往这片避风港的黄金通道。

但当稳定成为追求时,我们是否忘记了,人生不只有安稳,更有探索与挑战?

王晓和方方都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王晓的母亲希望她能够成为公务员,因为这意味着稳定的生活和不再为未来担忧。方方的家庭背景也让她认为,成为公务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这些年轻人的选择,正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写照。

但是,当我们在追求稳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的那个职位,竞争比近2000∶1。这说明有近2000人在追求这个岗位,但是否每一个人都真的适合这个岗位?是否每一个人都真的喜欢这个岗位?

还是说,报考这些稀缺岗位的年轻人,只是为了心目中的那份“稳定”?

而那215个“零报考”的岗位,其实并不是不重要。

它们可能处在艰苦的环境,可能需要更多的付出,但它们同样承载了国家的重要任务。那些岗位,需要真正有热情,有决心,有勇气的人去做。那些岗位,其实更加需要人才。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毕业于名牌大学,家境优越。他本可以选择一个稳定的工作,安安稳稳地过一生。但他没有,他选择到西部去支教,去那些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地方。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选择,认为他是犯了糊涂。

但他说:“我选择这条路,是因为我想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我想给那些孩子带去希望。”

那些考上公务员的人,当然值得尊重。但那些选择走不同路的人,同样值得尊重。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光芒。我们不能因为追求某种标准,就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

因为,真正的稳定,不是外界给予的,而是内心的平和和满足。

03

再者,地域偏见长久以来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当我们听到“西部地区”或“艰苦边远地区”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贫穷、落后、没有发展前景。但实际上,这些地区也是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地方。

例如,有一位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到青海的一个偏远小镇教书。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帮助当地的孩子们改变了命运,还成为了整个社区的骄傲。

这就是基层工作的魅力所在,它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地方的变革者,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为何仍有如此多的岗位无人问津?

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体系。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而是基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趋势。这导致了很多人在毕业后发现,自己学的专业与真正的工作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是不是过于追求“热门”和“稳定”,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潜力?

再来看看那些“零报考”的岗位,很多都是有特殊要求的。

例如,某市海事局的岗位,除了要求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专业背景,还要求具有服务基层项目的工作经历。这样的要求其实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基层的人,才能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但这也暴露出我们的教育体系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不足。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实践经验,让学生们真正走进社会,了解各个行业的实际情况?

此外,我们还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公务员,只是为了追求稳定?

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无疑是每个人的追求。但我们是否忘记了,真正的稳定来源于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当我们选择职业时,是不是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而不是外界的压力和期望?

总之,2024年国考的这一现象,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探讨教育、社会观念和个人心态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方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