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河南一名“00后”小学女老师吕某疑似跳楼自杀的帖子引起广泛关注。根据死者家属提供的遗书,女老师在遗书中称,学校给老师安排了太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让人“每天提着最后一口气在工作”。管城区教体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出现此事深感遗憾,相关部门已介入处理,也将对涉事学校师生进行心理疏导。
女教师自杀的真相需要相关部门的具体调查,现在还不能判定过重的课外负担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不容否认的是,她遗书中提到的问题并非个例,更像是一种普遍现象。
教师课外负担到底重不重?2022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内容显示70.9%的教师呼吁减轻非教学负担。今年9月,多地陆续发文给中小学教师减负,但记者调研发现,部分地方中小学教师仍承担过多非教学任务,一些本应由政府部门完成的工作也进入校园,挤占教师正常工作时间,有些还引发家校矛盾。
明知教师课外负担重,为什么就是减不下来?究其原因,恐怕跟问责制度落实不力有很大关系。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定期督导与长期监管相结合,将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2022年7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明确指出:“对拒不纠正并且继续向学校摊派上述指令性任务的,要依据《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对有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并予以公开曝光。”
但是,凡是能给教育部门或学校下达任务的单位,往往都是能影响教育部门或学校利益的单位,任务摊派下来,学校若敢推辞,说不定接下来什么事就不好办了。这或许也是管城区教体局工作人员表示“深感遗憾”的一个原因。
相关部门随意动用公权,胁迫学校完成大量的课外任务,导致教师负担过重,同时,这些任务也成了形式主义。治理这一问题,功夫更在校外。政府要像优化营商环境那样优化教学环境,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当好主动服务的“店小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作者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