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该推出大学生最低薪资管理办法,就像当初为了维稳房地产市场推出房价限跌令一样!如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值得社会各界人士予以广泛关注。
在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国家统计局指出:“我国的就业结构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大龄低技能人才求职困难,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共存”。
一、如今的社会发展已经不再需要只会考试的学霸,毕业即失业其实很正常
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能够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仅会考试的人才。扪心自问我们国家现有的应试教育体系,能培养出类似于“比尔盖茨”、“马斯克”、“乔布斯”、“扎克伯格”等这类动手创作能力极强的人才吗?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些考高分的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是否真的同样优秀,在升学率面前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广大学生都被驯化成了考试机器。只要中考能考高分就能上重点高中,只要高考能考出高分就能上名牌大学、911、285等重点大学!
以至于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即失业,因为在大学里并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知识,动手能力也没有被激发和培养出来!应试教育也让很多孩子从小就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其实说到培养和选拔人才,不能只是通过考试这一个途径成,长此以往的这样做不仅会抹杀一大部分具备其他特殊能力的学生,也会耽误学生将来毕业之后的发展!
二、为什么在这45年里没有高考状元在名校毕业后成为国之栋梁
在我们仅存的过去的,这三十多年的记忆里,我们是否发现一个极其不寻常的现象呢:我们国家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出现过如雷贯耳的、耳熟能详的、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自打我们国家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45年过去了!截止到2022年,全国各个省大约产生了3300名左右的高考状元。通过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常年的、对这些高考状元长期的走访跟踪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国内各省产生的三千多名高考状元,在考上大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至今竟无一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45年里高考状元名校毕业后没有成为栋梁之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教育环境,从小学到大学,书中所学的都是“做人、做事、学知识”的道理。高考状元是普通勤奋的人才,每一科能考高分,但是鲜有某一学科出类拔萃的天才。这也是至今为止我们国家没有出过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的只能是在国内的某个小的领域内获奖;
2、社会环境,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走到更高、更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所要仰仗的不仅仅高学历还有家族背景和社会关系。各行各业都是一个“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社会现状。
3、人才环境,各省的高考文理状元的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都不太好。即便是这些孩子以各自省份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名牌大学直到毕业,等到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却发现仅仅是学成所有并不足以让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工作岗位。
三、如何打破有真才实学,却不能被得到提拔和重用的困局
1.因为高考采用的是全面选拔人才的方式,所以选不出特殊专业人才,而所有大师几乎都是天才。所以应该在高考每一个科目的试卷后面增加三道附加题,让考生自选解答以供录取专业参考,附加题可以不计入总分,这样可以发现一些特殊人才;
2.真正的人才应该具有三力即“记忆力、想象力、洞察力”,而我们国家的高考状元们都不具备这些能力。所以应该全面加强学校方面在针对这三种能力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奋力考入211、985、双一流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在社会各行各业当中成为精英人才。
四、中国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大学生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工作岗位却在持续减少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了1158万人。现如今因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我们国家已经肆虐了三年多的时间,导致社会各个层面都难以避免地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以至于各行各业这几年的生意都不太好做,甚至很多中小企业和公司都因为资金链断裂出现了倒闭和破产潮。
在当下,伴随着中小企业和公司出现倒闭破产的情况,很多人也都因此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这也就导致了工作越来越不好找的现象持续恶化。再加上如今国家推行的延迟退休政策,导致很多公司的就业岗位都是满编状态,无法给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延迟退休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自然也就随之“水涨船高”。据了解,2022年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率仅仅为63%。
2.大学生不仅求职难,并且找到的工作的薪资待遇水平也普遍不高
据调查,2021届毕业的本科毕业的、已经顺利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其平均薪资仅为5833元,这还是平均工资,其实很多人毕业后的实际工资也就在3000~5000元之间。这点钱对于身处国内三线及以上的城市,特别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来讲,也只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3.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出在外部环境,也出在学生自己和学校的身上
其实不论社会上各行各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的数量有多少,依旧是会有相当一部大学毕业生能够比较顺利找到工作,但是也总会有一些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究其原因就是,各行各业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看中的更多的是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反观国内一众高校,不论是985、211还是双一流大学,在其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考试能力。
五、千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该如何有效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1.出台政策让各行各业减少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偏见
鉴于我们国家所有高校目前人才培养机制,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的前提下,也就说目前我们国家所有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理论学习能力强、唯独实践经验不足够丰富。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都是不错的,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正向的扶持政策,鼓励各行各业主动招收和聘用刚毕业的大学生。
2.与时俱进的、合理的调动民营企业招收毕业生的积极性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贡献了80%以上的就业机会。建议国家从政策层面出手,出台相关政策,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积极地引导民营企业,应该从校园招聘、网络招聘和社会招聘等多方面来筛选和拉拢人才。
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对于吸纳应届大学生的企业根据招聘人数,实施前半年免、后半年减半缴纳社保的政策。建议并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来吸纳青年就业。
出台相关政策,让民营企业重视新员工培训、老员工培养和行业技能的相互学习。让新员工能够在公司内部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让民营企业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持续地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积极地加入到企业选拔和招聘面试的环节当中。
3.别让学历成为大学生就业路上的“绊脚石”
现如今的大学生不仅三观出现了问题,并且心理承受力也是与日俱降。当下有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一直蒙受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三观上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心想着自己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之后就应该有单位高薪聘请自己去工作。
就是因为这些大学生在学期间,对校外的社会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知,以至于自己压根就没有提前练就毕业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结果就是在他们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求职找工作的时候接连碰壁,随后就对找工作这件事产生了不满和畏惧的心理。
首先,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提前知晓和预判所报专业在未来四到五年之内能够与市场需求保持较高的匹配度。
其次,建议学生在大学时代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如若觉得自己本科阶段所学知识还不够,那就去考研、读博来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跳出原先第一专业的局限性。
最后,建议大学毕业生在踏入就业市场时脚踏实地,调整对工资的期望值,从基层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优先积累工作经验。倘若这个岗位能够给自己提供良好的工作经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利,加薪只是时间问题。
4..提高国内所有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程度
“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非常明显的反映出了我们国家所有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供需匹配程度还存在很大差异。
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配套政策,逐步调整国内所有高校的教学模式,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制度等改革,让国内各个高校把本科教育阶段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上,引导高校探索人才培养多元融合发展模式。
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要求,切实为学生和学校减负。强化产教协同育人,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
5.适度延长并保留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资格时限
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进一步落实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政府采取补贴的方式,开展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创业培训等,进而达到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目的。对以灵活就业形式在新业态中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强职业安全保障和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
目前对于国内所有的高校来讲:既要做到积极地完善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规划,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也要积极地和当地的企业、政府部门勤于互动和沟通,争取为毕业生谋得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的机会。同时要对就业有困难的学生群体,进行有计划的有效帮扶。
总而言之就是:想要彻底解决中国国内存在的、严峻的就业问题,全国上下就必须要团结一心,积极地建言献策、主动地引导、切实地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相信只要能够妥善的并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一定就可以为国内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这也是社会综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