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都拥有无限的活力,如果活力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就会产生压抑,压抑久了也就会带来问题;但是任由小朋友自己去释放则会全用在调皮捣蛋上;所以只有当小朋友的活力得以释放在有益的事物上时,他们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该如何去引导呢?
要去引导小朋友,首先就得明白小朋友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认识这个世界的。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要学习就离不开模仿、思考和创造。但有用的创造显然只属于少数的天才,因为真正的创造是从未知到已知,也就是从无中生有的才是真正的创造,就像文字、音乐等本身是不存在的,然后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文字和音律,这才是真正的创造。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就只是在模仿和思考中学习,不会有创造。而模仿的前提显然就是要先有感知,就像小朋友学说话,首先就要先能听见对方的话语,自己才能学着去发出同样的声音,没有了感知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模仿。而思考则是对过去记忆的反应,也就是要有对过去的经历和经验的累积才会有思考。
所以对小朋友来说,他们天然的学习优势显然就是模仿,而不善于思考,因为小朋友累积的经历和知识本身就很少,没有累积就不会有思考。而感知则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是健康的人,有了眼睛自然就会观察,有了耳朵就会聆听,所以小朋友不需要任何的学习就具有很强的感知力,正因为他们所累积的思想少,也就很容易拥有专注,在专注中感知力自然就很高,有了感知力也就会产生模仿。
所以小朋友最佳的学习方式就在于模仿,要引导小朋友去学习有益的事物,显然就是要去发挥他们本能的模仿能力。而模仿意味着先有被模仿的对象,然后才有模仿者。所以引导小朋友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去创造一个有益的环境和氛围,比如想让小朋友喜欢上运动,就需要经常带他们去各种与运动相关的环境里。
想让小朋友爱上读书写字,同样也就要去营造一个拥有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有了好的环境氛围后,小朋友自己就会去模仿,也就会去学习。这就是孟母的教育方式,我们才有了孟母三迁的典故。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说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的原因,因为小朋友早期的学习都是在模仿,有了好的模仿对象,小朋友就会自发的去模仿,也就不会存在抗拒,小朋友自然也就能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