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农村提留款,80后及父辈们,应该都有很深的记忆。
那个时候,每到开学前,有学生的家庭不只要交学费,还要交提留款。一旦发现你家的提留款没交,那么你是无法去学校正常报到上学的。
所以,每到那个时候,农村人没有不发愁的,都在怨声载道,为啥要有这个款项。
后来,大点了,才知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学校需要依赖教育提留,才能正常运转。
2002的时候,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提留款,这本该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但同时农村学校也失去了教育提留的支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艰难,农村教师的工资几乎无法准时发放。
再后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已经能够反哺农业了,于是,国家就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刚开始,是在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不得不说,这一政策,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学生的义务教育和学校的日常运转开销,由原来的属地自筹变为国家承担,不但减轻了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也改变了家校关系、政校关系和师生关系。
下面我们具体来聊下,国家实行义务免费教育,家校关系、政校关系及师生关系有哪些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家校关系。之前,学生家长认为,教育是家庭的责任,家长是学生学习及品德好坏的主要责任承担人,我们是拿钱买教育,而实行义务免费教育后,学生的家长的心态则变成了,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是国家花钱让我们享受教育的,如果出现问题,那就是学校和老师没有尽到责任。
其次,我们来看看政校关系。政府在原来教育目标、教育质量、教育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加强了各种职能监管和考核检查,让学校的日常事务不断增多,自主空间被不断压缩。
最后,我们来看看师生关系。教师由原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角色,弱化成了被政策要求和家长介入的集传授知识、保姆和保安身份为一身的安保员。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基层社会也正在面临着千年未有的大变局,而教育实践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这些都被县域教育生态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更多的县域教育的复杂性、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慢慢展现出来,也让县域教育增加了复杂性、丰富性和不确定性。
推荐你看《县乡的孩子们》这本书,它是《县乡中国》的姊妹篇,让我们聚焦县乡学子的困境与前途,从社会学视角了解教育背后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