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事考试网上发布的建筑行业相关证书考试时间表显示,从年初到年末,建筑行业涉及各专业的考试层出不穷。这些证书已成为“挂证”的主要目标。
为什么建筑行业的“人证合一”如此困难?
利益驱使
利益是推动“挂证”现象的主要原因。挂证首要目的是谋取经济利益。由于市场对证书的需求,吸引了大量人员参与考试。
尽管很多人确实具备考试能力,但他们在考取证书后的主要目标仍然是通过挂证获取经济回报。
同时,一些企业鼓励员工考取证书并提供相应补贴,尽管证书没有外挂,但与实际工作不符也不能称为真正的“人证合一”。
总之,取证主要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人与证书的真实匹配。
市场需求
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存在。单位资质维护、个人教育提升、招投标和项目人员管理等都对专业证书有一定的要求。
某些专业证书的紧缺性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于取证的需求,并吸引了更多参与者。
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挂证行为的打击力度,但市场上仍然存在很多中介机构。
每天都有人在询问证书挂靠的事宜。这种需求空间的存在部分原因是“人证合一”难以实现的根源。
监管不力
挂证问题的存在反映了监管缺陷。尽管各类证书管理办法对证书的考取、注册和管理有严格规定,政府也加强了对于挂证行为的打击力度,但事实上,挂证现象仍未完全根除。
挂证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监管只是其中一环。
近年来,社保联网、招投标抽查等措施已采取,但由于过去的挂证情况较为严重,彻底清理仍需要时间。
据说,一些中小型建筑公司已经面临证书短缺的问题。
如果挂证问题得不到根治,这些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困境。
考试缺陷
建筑行业的证书都是通过考试获得的。然而,很多经验丰富的现场人员由于工作时间、学习能力和考试发挥等原因,无法轻松取得证书。
而一些非专业领域的人员可能由于具备较强的考试能力等原因考取了证书,但在实际工作现场上却缺乏经验。这就导致了现场工作中有经验却无证书的人顶替持证人员的情况。
近年来,政府提高了考试资格审查的标准,排除非专业领域报考者,但对挂证行为的管理仍需加强。
人力资源管理
大部分单位的主要管理层持有相关证书。然而,很多现场人员由于经验丰富却缺乏证书,导致现场管理与证书持有不匹配。
一些单位可能会从市场上招聘一些具备现场经验但缺乏证书的人员。
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往往选择在检查时提前获取信息并做好准备,以此掩饰人员不合格的情况。这也是“人证不合一”的常见情况。
当前,“人证合一”已成为大势所趋。全社会应该共同行动起来,通过加强对证书考试的监管,严格管理人员和证书的匹配,让每一名建设人员都具备持证责任感,实现真正的“人证合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和实现一个和谐的建筑行业。